正文 第3章 最後一根稻草是自己壓上的(2)(2 / 3)

為什麼阿呆的夢想沒有成真,而阿土實現了夢想?因為阿呆做事沒有恒心,沒有執著追求的精神。耐心會讓我們在平靜中等待和行動中收獲成功。不管你的夢想是大還是小,要實現它,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如果你有了戰勝困難的耐心,有了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執著精神,那你最終一定會收獲成功。相反,那些沒有耐心的人隻會空守失敗。

一位著名的長跑教練到某地物色新苗子,有個男孩子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叫男孩當天下午給他打那個專用電話。

下午,教練一直守在電話旁。電話鈴響了,可是響了5下就沒了。不久,電話鈴又響了,可是響了4下又沒了……

第5次,電話鈴隻響了1下,教練就把電話拿起來了,一聽,果然是那個男孩打來的。教練問前麵幾次電話是不是他打的,男孩說是。

可是,教練決定不招這個男孩了。他說:“電話鈴一般是響15下之後才斷的,可那個男孩連撥了5次電話,前4次都半途而廢,然後再重撥,可見他很沒有耐心。”

原來,前幾次,教練都是故意不接電話的,他就是想考察一下對方的耐性,因為耐性對一個長跑運動員來說尤為重要。

成功需要最後的那一點耐心,放棄的時候也正是離成功最近的時候,這是人生不變的定理。人生猶如一條狹長漆黑的小巷,我們都穿行在其中,而且都不知道巷子的長度,隻有走到了巷子的出口才算成功。走在這樣一條寂寞的小巷裏,我們必須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毫無疑問,離巷子出口最近的地方,就是我們最熬不下去、準備回頭的地方。

試想一下,當我們為某個目的努力奮鬥了一段時間而未果的時候,如果沒有信心和耐心而放棄了,就等於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而這時候,不正是離成功最近的時候嗎?

在日本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推銷大師,他每年推銷的產品都在10億日元以上,大家都希望知道這位成功者推銷的秘訣。於是應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在東京舉行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演說。

演講的會場是這樣設計的:舞台的中央垂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那個鐵球占去了舞台的一大半空間。隨後有一位身材瘦小的老者走上台,主持人告訴觀眾,他就是著名的推銷大師。

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有兩位身強力壯的大漢走上舞台,用一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台下觀眾靜了下來,他們覺得這樣做是沒有用的,因為鐵球的體積太大了,兩個大漢用力砸了幾下,鐵球果然紋絲不動。

老者仍然不說一句話,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用小錘敲擊大鐵球,一下兩下,三下四下,就這樣不停地敲擊。

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老者還在一下一下地敲打著大鐵球,台下出現了騷動,有人叫罵起來,有人離開了會場。老者好像並沒有注意到這些,仍然認真地敲擊著。時間一分鍾一分鍾地過去了,觀眾走了一大半,隻有一少部分人還在堅持著。

突然,有人叫起來:“球動了!”會場立即靜了下來,人們都把目光投向了那個大鐵球。大鐵球出現了晃動,幅度很小,不細看還真不容易看到。老人仍在一下一下地敲打著。吊球在老者一錘一錘的敲擊中幅度擺動越來越大,它擺動起來製造的巨大威力震撼著每一位觀眾。

這時老者才把小錘放回口袋裏,然後轉過身來,他隻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隻好用一生去麵對失敗了。”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其實成功很簡單,就是朝著目標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永不鬆懈。正如這位推銷大師所告訴我們的一樣:在成功的道路上,你如果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隻好用一生去麵對失敗。

修煉心法 用耐心去等待成功

耐心是以一種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執著,投入到既定的目標中去,並且堅持到底,最後的結果那就是成功。從這一點來說,耐心是一種主導命運的積極力量,耐心是成功的鑰匙。富蘭克林也說過:“有耐心的人,無往而不利。”

當我們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做完了所有諸如施肥、澆水、拔草等一切工作之後,卻久久看不到果實,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什麼呢?是把禾苗拔起來重種,還是幹脆放棄這片土地?當然都不是,我們需要的隻是耐心地等待果實的成熟。

未來並不是以一種確定的方式展示在人們麵前的,在麵對困難的時候,耐心就是最明智的選擇。

第八節 稻草8 朋友轉行發了財,心動

職場透視

李曼在證券行業鼎盛時期進入了證券公司做客戶代表,在開始的一年中,行情看好,高傭金及提成使他獲得了不菲的收入,她自覺入對了行,高興萬分。可始料不及的是,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股市滑坡,券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李曼的收入受到了直接影響。這時候,公司的很多員工都開始跳槽、轉行,李曼的一個同事轉行做了會計,並且找到一家很不錯的公司。這讓李曼很心動,她想:“同事轉行很成功啊,我也應該試試!”在低迷的日子裏,動搖李曼信心的已不僅是公司,而是對職業、行業的憂慮。後來,正好有家會計事務所看中了李曼的專業背景,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在無奈和衝動中,李曼舍棄了已經熟悉了的行業和職業,去了會計師事務所,做起了審計工作。然而,3個月之後,枯燥的數字、頻繁的加班、單調的流程使得李曼又對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職業產生了懷疑。在困惑中,是否要再度轉行成了她日思夜想的問題。可已經換了兩個行業了,情況都不令人滿意,自己究竟該怎麼辦呢?就在這時,李曼得知:證券市場又開始繁榮起來,自己原來的公司也因此發展得紅紅火火,後悔,可自己到底該走哪條路呢?

仙人指路

類似李曼這樣因為職業發展暫入低穀而放棄本職業的人很多,在這些人中,有的碰巧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行業和職位,而大部分則會發現自己又陷入了另一個泥潭。其實,轉行並非救命的稻草,盲目轉行非但不能帶來發展,反而可能使得心應手的職業滑坡。很多人對目前的工作不喜歡、很厭倦;很多人打拚多年,跳來跳去,發覺還是沒有混出點兒名堂來,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也有許多人對整個行業環境感到失望,沒有信心。

那麼,轉行?究竟是“轉”還是“不轉”?轉行就是在一個行業裏感覺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或者是自己對目前所從事的行業收入不滿意,從而想換個行業來工作。但轉行卻沒那麼簡單,它不同於跳槽。跳槽是指依然從事目前的行業,隻是換一家公司或者單位,並不放棄原有的知識、技術基礎。轉行是放棄原有的知識、技術基礎,從頭再來。因此,轉行-乃人生之重大事宜,需三思而後行。

轉行很難,如果確定要轉行的話,必須做好以下幾項準備:

觀察經濟形勢,留心外部環境變化

既然要轉行,就要留心觀察經濟形勢,留心外部環境變化,留心觀察哪些行業有不錯的發展機遇,隻有認清了行情,才能適時抓住機遇。

多問幾個“為什麼”

作出轉行決定前不妨多問幾個“為什麼”,諸如“我一定不想再繼續從事目前的行業了嗎?”“我希望在另外一個行業得到的東西,在目前的行業裏肯定就沒有機會得到嗎?”“轉行的成本與得到的回報是否成正比?”等,弄清楚這些問題,有助於避免盲目轉行。

明確目標,著手準備

通過個人優勢和劣勢的分析以及市場前景分析,明確你要轉入的行業後,你可以選擇脫產學習或者在職參與公司培訓。在了解了個人在轉入新的行業前所欠缺的必備知識和積累之後,一定要對個人的素質進行培訓準備。否則直接考慮轉行,勢必會造成轉行失敗,因為本身的起點就是劣勢。

經驗彌補

理論知識可以在準備階段完成,但是相關行業所缺乏的經驗,則隻能通過實踐、實習來彌補,才能不但利用到個人的優勢,而且又不會使自己在新行業的專業素質上有嚴重缺失。想要快速轉入新的行業並適應,必須在經驗上彌補。

把握時機,發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