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總序(1)(2 / 2)

為什麼人類學是“千手觀音”?這是由人類學與其他學科的“牽手”現象決定的。縱觀近50年國際人類學發展的曆史,人們不難發現,人類學在與其他學科互動中形成了許多新的分支學科,什麼曆史人類學、文學人類學、教育人類學、影視人類學、女性人類學、社會人類學、分子人類學、醫學人類學、心理人類學等等,不一而足。這在學科發展史上,雖然不是惟一,但卻十分顯眼。人們稍加觀察和思量也不難發現,所有的這些分支學科都是以人類學為中心或主位的,這就表明,人類學猶如千手觀音的身體,以其不變之身,生出了“千手”與其他學科“牽手”,所以,筆者將人類學與其他學科的這種互動稱之人類學的“牽手”現象。

那麼,人類學為什麼會與其他學科“牽手”呢?

1.人類學作為以人類全部的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為支撐的基礎學科,具有與其他學科“牽手”的內在聯係。

了解人類學史的人都知道,人類學最初是在自然科學的土壤裏萌芽的。19世紀中葉,最早從歐洲中世紀神學的統治下衝出來的是達爾文(1809-1882),他在環球旅行的考察中,將大量、然而是分散、零亂的生物學資料,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係,提出了震驚世界的生物進化論學說,揭示了生物界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正是生物的進化論,催生了人類學的萌芽,19世紀70年代,受自然科學生物進化論的啟發,英國的秦勒(1832-1917)提出了文化進化論,美國的摩爾根(1818-1881)提出了社會進化論,使人類學從自然科學的土壤中破土萌芽,創立了人類學史上第一個學派--古典進化論派。

此後,作為社會科學的人類學的發展一直與自然科學保持著密切的有機的內在聯係:

--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傳播學派,其“傳播”的概念就取之於物理學,是“擴散”、“漫流”之意。

--與傳播學派大體同時出現的法國社會學派,其開創者孔德(1798-1857)把社會學分為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也是從物理學的力學概念中得到靈感。

--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英國功能學派,其代表人物之一的布朗(1881-1955)對社會結構的研究,顯然也是從物理學對物質結構的研究中獲得啟示。

--19世紀90年代出現的美國曆史學派,其代表人物博厄斯(1858-1942)原創的文化發展平行“輻合”論,正是對車輪的輻條從四麵八方360度的圓周上共同指向圓心,最後集結在軸心一點的物理現象的借鑒。

--20世紀40年代後出現的新進化論學派,其代表人物懷特(1900-1975),正是發現和歸納了能量和能源的發展,特別是“燃料革命”和核能的利用,才重新升華了古典進化論。不僅如此,許多著名的人類學家厚來都是自然科學家,如:

--拉策爾原來是德國地理學家;

--馬林諾夫斯基曾獲奧地利物理學和數學博士學位,最初是在萊比錫奧斯特互爾德理化實驗室從事自然科學研究;

--博厄斯早先學自然科學,攻讀物理學和地理學,獲基爾大學博士學位。

從上可見,在自然科學土壤中萌芽的人類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與自然科學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並隨自然科學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斷地更新著自己、發展著自己。正是這種內在的聯係性,在人類學不斷地走向成熟的20世紀後期和21世紀初,人類學與其他學科的“牽手”現象不斷發生和凸現。

2.人類學本身方法論的學術價值,決定了在各學科的互動中能處於主位的地位。

人類學在其學科發展的過程中培育了自己仰俯天地、貫穿古今、融合中西的宏大視野,形成了人類學獨具的方法論價值。依筆者的體會,人類學的方法論價值分二個層麵,一個層麵是思維方法的價值,其包括普同性、整體性、整合性等內容;另一個層麵是分析方法的價值,其包括功能分析法、結構分析法、文化傳播分析法、文化變遷分析法、文化圈分析法、文化模式分析法、類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主位分析法、客位分析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