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船家與高山漢比較研究(2)(1 / 2)

良好的植被改善了弄拉的小氣候,填補了遍布石山的各種暗河漏洞,茂密的山林猶如座蓄水庫,改變了石灰岩地區無雨則旱、有雨則澇的狀況。弄拉人精心嗬護環境,良好的環境又反哺了弄拉人。1989年,58商耕地收獲玉米2.3萬斤,畝產400多斤。可以種植經濟林木的坡地上,有4萬多株果樹,2 000多株瓜藤藥材。1989年果木現金收入6萬多元,藥材收入1萬多元,另有養豬、食品加工收入2萬多元。當年人均純收入916元,而同年馬山縣的人均收入僅197元。2002年,弄拉共種有柑桔、枇杷、龍眼、柿子、李果、芭蕉、沙田柚、荔枝、桃子、黃皮果等果樹500多畝,金銀花、苦丁茶、青天葵、兩麵針、土黨等藥材500多畝,封山育林麵積達1600多畝,林果、藥材種植麵積占全村麵積的72%。靠山吃山的弄拉高山漢看到了治山有效,雖辛苦卻也是喜在心頭。

從船家治水與高山漢治山的作為可見。靠水吃水、靠山吃山不僅是他們的傳統生存第略,而且生存策略的不同,造成了船家和高山漢生存效果的差異,其表現是在對自然環境的治理中,仍然離不開他們的基本生存策略,即靠水吃水、靠山吃山。

3.船家信仰多神,高山漢特別崇敬祖先

族群生存策略的不同,他們的信仰也相殊。從船家與高山漢的比較來看,船家信仰多神,高山漢特別崇敬祖先。

賀州船家,在船上的右艙顯著位置或陸上海家每戶都在堂屋或進門處正中立個神堂。神堂上所立的神牌位上的神五花八門,各路神靈都有。有八步本地人所敬的神,也有天上的神,有陸上神,也有水上神。問起船家老人們,各路神靈到底各管船家何事?為何敬他們?他們的回答都很渺茫。好像是人說那個神威力大他們就敬上。據說由於船民常年漂泊水上,東西南北無立身,碰到的傷心事不少,困難更多,所以到處隨事尋找精神寄托。聽說的神靈多了,求平安析保佑之餘也就敬之、奉之,逐年逐年供奉的神也就越來越多了。

大部分船家都供盤古大王,而盤古大王是蓮塘立琴廟中的一尊主神,當地八都、九都人都崇奉他的,船家也深信他的神力、威力而供奉之。他們所供神中的陳後大王,據說原是皇宮中一掃地的,因有一回皇宮著火,陳後用掃把滅了大火,皇帝封其為陳後大王,陳後既有滅火之威力,船家也奉之。所奉之神中的龍母娘娘,有的說她原是一個漁家姑娘,也有的說她原是放牛的女娃,相傳有看相的賴布衣,看見一龍脈,因追龍脈一直追到廣東陳水後(地名),看見一放牛女娃正坐在龍脈正中位置上。賴布衣求放牛娃讓位,放牛娃卻提出以一針之位來換取讓位的要求,即要以最中心一針之大的那點位置歸她,她才同意讓位站起來。賴布衣磨不過她隻好同意了,這樣一來龍脈所處的最中心位置也就歸屬於她。後來這放牛女娃就成了龍母娘娘了。

高山漢從外地落難他鄉,特別崇敬祖先。浪平高山漢每戶都在中堂置神台,寫神榜。小神台的戶隻寫正神榜,大神台的戶還寫副榜。正榜把“天地君親師位”用大字寫在紅紙上貼在神台中間,兩邊寫曆代高曾祖考妣、灶王府君、觀音菩薩、五穀、財神等。神有些戶頂敬願菩薩,有揚五願或宵羅願或諸天願。魔公還有祖師榜,分佛、道兩神。副榜把始、遠、太、列、天、高、曾、祖、顯考妣的名字都寫上。有的戶三五年要請“武教先生”做三五天戲還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高山漢群眾迷信思想濃厚。1951年的剿匪反霸至土改時期,民兵帶頭砸廟宇丟菩薩,宣傳科學反對迷信,魔公巫師被集訓,道具被收繳,死人不用魔公開路。對祖先神雖不行大祭,但封榜還在,過年過節仍然供祭。1964-1966年的社教運動又大破“四舊”大立“四新”,各戶都撕掉神榜,貼上領袖像,把香爐拿來做菜缽子,不信神亦不見神降災,人們的思想開始覺悟,對鬼神的觀念逐漸淡薄。但1976年以後,人們開始逐步恢複祖宗神榜。

船家信仰多神,高山漢特別崇敬祖先,也反映了船家和高山漢在不同生存策略的製約下表現在精神世界調適內容的不同。

4.船家宗族觀念淡薄,高山漢重宗族綱常

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個體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在中國傳統杜會中,群體組織聚集的原則可以是血緣、地緣、業緣和語緣等方式,而村落是農村人口聚居的基本形態。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地緣關係往往因血緣關係而來,因此,村落往往是由一個或幾個宗族組成的。傳統社會罩,村落是一個封閉的、相對完整的社區,構成一個人畢生社會生活的主要舞台,村落文化左右著人的行為,也深刻影響著社會文化。而船家與高山漢由於生存策略的不同,在宗族觀念上表現出濃淡相異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