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吃了一山過一山:過山瑤的遊耕策略(2)(2 / 3)

文學藝術方麵,“過山瑤”創造和發展出了反映遊耕遷徙生活又為這個生活所需要的民間文學樣式,最發達和最具代表性的應數《盤護王》、《漂洋過海》、《千家洞》等神話傳說,《盤王大歌》、《信歌》等歌謠。以及《說親詞》、《合親詞》等各式說詞、彩話。《盤護王》講的是瑤族始祖盤護為國立功,被聘為駙馬,受封南京會稽山石寶殿為王,獲賜天下山場,任從刀耕火種,食山過山,蠲免賦役的故事,是構成《過山榜》的主要內容,支持瑤族刀耕火種、食山過山的根據,為瑤人世代傳頌。《漂洋過海》、《千家洞》足瑤族兩則重要遷徙傳說,記錄瑤人漂泊苦難的生活。《盤王大歌》是瑤族民間歌謠集成,包括史詩、開山歌、生產歌、狩獵歌、謎歌、情歌等,為祭祀盤王時吟唱的歌謠,內容涉及開天辟地、人民再造、盤王出世,以及瑤族開山、修路、建房、生產、狩獵、遷徙、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是瑤族遷徙、遊耕生活的集中表現,也是瑤族這一生計方式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信歌》又稱《寄歌》。瑤族遷徙過程中以歌代信,或查親問族;或唱述新地址的美好,邀請族人前去一起砍山耕種;或交代遷徙路線及注意事項;有的信歌唱述遷徙中的悲慘遭遇,讀了催人淚下;還有的信歌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用的,可稱為“愛情信歌”。凡信歌多通過逐村逐寨輾轉傳抄,最後到達收信人手中,也有直接托人攜帶送到收信人手中。這是反映“過山瑤”遷徙遊耕的珍貴民間文獻。下麵摘引幾段信歌歌詞,以見一斑。

其一:遷至越南“木羅嶺”的藍靛瑤寄回中國廣西防城的《交趾信歌》:

“真廣嶺頭青美美,四邊河水上鯉魚。……此地種禾本是好,每年收得五六倉。

意吃何般密中有,水滿鯉魚任意貪。玉米一個有尺五,收滿家中任子貪。

此山住得千萬家,祝報眾親齊專來。好吃不過南山地,回話報親齊入交。語到廣東鐵狼峒(清末區劃,今廣西防城區扶隆、那勘、太蕭、平旺四鄉鎮及棱北半部),親能恩思尋信來。……親在天朝無山斬,齊來到地青山頭。

其二:遷到越南洪水洞萬言衝的盤瑤寄回中國廣西恭城的《交趾曲》:

一便(片)烏雲四片荒,大朝眾娥(偶)共商量;

得見大朝官反爛,十分難住又難安;

搬家出門多愁憶,十分愁憶路頭長;

行出路頭無方便,飽多飽少無人知;

齊共商量了,漸了受(就)離鄉;

出路無盤費,也著走交枝(趾);

半路無家住,妻兒男女睡市坪;

姊妹腳又痛,朝補(哺)夜晚淚魁魁;

一片烏雲四邊飛,大朝眾娥(偶)赴交枝(趾);

得路受(就)行平樂府,象州過了到柳州;

行過一州又二縣,來兵(賓)過了又遷江;

過了田州到白(百)色,三街四巷好風流;

出路多愁憶,愁愁憶憶無人知;

過了柳州渡,大船撐過無聞憂;

過了龍虎渡,遙遙遠遠到田州;

姊妹齊停下,齊齊停下且寬油(遊);

姊妹安居世不愁,那羅離;

一片烏雲四邊飛,大朝眾娥(偶)赴變枝(趾);

條路迄迄到富州,雞巷犬街到高街;

行過水泥三家店,大南西過小西南;

姊妹相邀請船子,誰知船子使錢多;

不過黃河不死心,過了洪(紅)水正甘心;

南粱南柳廣山水,南華猛獁大山頭;

過了廣西界,八(剝)礙(隘)見雲南;

又問頭塘路,開府在眼前;

到了西南口,大河洪(紅)水滿江流;

使了錫錢鈔,渡過洪(紅)水河;

姊妹問行遠不遠,慢金山過猛華山;

一片烏雲四邊寬,齊齊定下萬盲山;

修山斬嶺種禾熟,收禾收得萬和千;

寄書傳報大朝蛾,齊到變枝(趾)世不憂;

烏鴉飛來郎寄信,燕子飛來郎寄信;

撐船過海離了岸,擔傘出門離了州;

撐船過海離了岸,擔傘出門離了鄉;

又住猛洞山頭好,竹瓦蓋屋好安居;

一世不愁憶 三倉未了四倉添

寄信傳報大朝娥,齊到跤(交)趾好過年;

因為當初公爺不置平田地,也著拋心外國遊;

因為當初公爺不置平田地,不奈時何離了娘;

其三:遷徙到越南的藍靛瑤寄回廣西上思縣的《元國歌》:

每天中國地方亂,空音一時日算日;

時算一時日算日,日過日頭年過年;

念到卡羅元國地,空昕人傳音啼咧;

卡羅元國地方亂,庇失散離五萬三;

盤古子孫夫愁過,真是愁咧親馬知;

卡羅夫音元國地,不知拆離到廣西;

夫嗇廣西度官管,每日收銀捉官兵;

買得頭牛類到屋,度賊類後來拉寧;

叫命雷咧怨已怨,作賴愁門苦命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