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管理中常遇到的一些難題(3)(2 / 3)

第三步,理順了一個部位的作業順序,形成了一種基礎規範之後,剩下的就是執行和監督問題了。這個時候,我們不用擔心,那些“老師傅”絕對會主動站出來維護出自他們自身的“經驗”,因為這也關乎他們自己的臉麵。此時,我們的重點是鼓勵這些“老師傅”逐步完善、逐步升級,基本固化之後,今後再有新人進入這個崗位,隻要稍加培訓,按照文件規定的步驟“照書行事”就容易多了。反之,如果盲目照搬其他同行企業的做法,盡管在高壓之下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但這個推行過程,首先會受到這些“老師傅”和眾多“徒子徒孫”的排擠和抵製,不容易一下子形成規範並推行開來,而且還極有可能出現“殺人一萬,自損八千”的結局,管理成本也會成倍增加。

張副總依計而行,一周之後就有了起色,後期在流程的完善、規則的建立方麵如法炮製,同樣實現了預定的目標。

一周之後,張副總眉飛色舞地向我報喜,但同時又抱怨員工的素質問題。原來,他一邊在忙著生產車間作業指導書的重新起草,一邊希望盡快規範企業的公文格式,統一采用以前單位的做法,在統一表單的使用之後,要求在文件格式上也統一使用TO、FM、CC、FAX、FOX、TEL等英文字母和單詞,以便於將來與外界接軌。但是這個措施卻遭到了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抵製,大多數員工同樣以不認識這些字母和單詞為由,依然沿用過去的隨意做法,各類公文和報表的格式花樣百出。他認為,如果不換掉一部分人員,這些格式很難推行起來。

我笑他心急,然後給出建議:“對於文件格式上TO、FM、CC、FAX、FOX、TEL這些基本字母和單詞,業內的大多數人應該都明白其意思,懂得如何去操作,但是,對於家鄉的父老鄉親和一些企業中的‘開國元老’來說,這些字母和單詞不是平時會接觸到的東西,他們不一定會明白。你總不能因為他們不認識這些字母和單詞就將這些人全部換掉吧?如果老板也不認識這些字母和單詞,你也要換掉?我理解你的心情,你覺得先進的做法不能不推行,如果不管,這個局麵始終不能得到改變。可是,心急是一回事,通過合理的方式去迂回改變又是另一回事。我們應該明白,這是由於曆史原因而形成的,大多數父老鄉親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這些‘洋玩意兒’,要改變也必須有一個由曆史向現實過渡的緩衝過程,事先要讓大家都能接受,設置一個認識上的過渡期,以後才能逐步推廣開來。”

“你可以這樣去試試,在文件和表單中使用這些字母時,同時標注中文,讓大家知道這些字母和單詞所代表的意思,比如‘TO(主送)’、‘FM(擬稿)’、‘CC(抄送)’……讓大家通過中英文對照,慢慢接受。時間長了,大家都明白了,你再下令省掉中文,直接用TO、FM、CC、FAX、FOX、TEL,這個時候,那些人必然會感覺這些單詞‘似曾相識’,再通過交流中‘喚醒記憶’的過程,讓大家漸漸熟識,逐步認同,時間一長,習慣成自然,不就變過來了嘛!以後的新人進入,文化程度自然會高出很多,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現在,你一開始就不加說明地全部換成字母和單詞,大多數人由不認識到不接受,再到無形地抵觸和抵製,你用你的新式格式,他還沿用過去的格式,你提倡你的做法,他仍然用過去的那一套做法,無形之中容易形成排斥和對立情緒。在這種情緒下,要麼隻能通過強權政治去強勢貫徹,其結果會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使你樹敵太多,不利於今後你的下一步動作;要麼放任自流,大家各彈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最終仍然很難調和成統一的音律,無形之中增加管理成本。如果這類小事變通了,以後操作ISO等體係文件也可以借鑒。為什麼現在的各類體係與企業的實際做法嚴重脫節?因為大家並不認可你抄來的、借用的那些半文半白的‘洋玩意兒’,總認為那隻是說一說,是用來裝門麵、應付檢查和認證的,你隻有通過一線的總結,理出真實的步驟,再將這些程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概括之後,才能使大家認可,這就是迂回轉彎,使用‘依鬼打鬼’的土辦法來達成目標。”

張副總拍了拍腦袋,恍然大悟:“我怎麼沒想到這個辦法呢……”於是,一紙令下,所有的公文格式全部變成了半土半洋的格式。一年以後,就變成了不用添加中文注釋的格式,這是後話。

後來,張副總針對本地人的隨意性,又提出如何實現車間5S區域劃分和公司範圍內歸類劃分的問題,我建議:

第一,車間推行5S,我們說出一千個好處,員工也不一定認可,還可能認為自己這麼多年都是這樣做,也並沒有什麼不對,用這些理由來抵製新政策。這種時候,我們應該先從基礎做起,不必追求一步到位,先劃出“物料通道”、“消防通道”、“生產作業區”、“產品包裝區”、“物料周轉區”、“成品/半成品待檢區”等幾個大區,並跟蹤檢查物料和產品按區擺放的執行情況,大家形成了習慣,自然會感覺到分區定位的方便。做到了這一步,再謀劃“得寸進尺”地深入推行其他細致劃分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