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管理中常遇到的一些難題(5)(2 / 2)

看看幾朵職場上的浪花

PMC女經理化解矛盾的藝術

一天,我去車間隨便轉一轉,看到了很生動的一幕:

PMC一位倉管女孩向經理哭訴:“我經過車間流水線,一個男孩從背後摸我,嗚嗚嗚……”

這位女經理聽完,將倉管女孩一把拉過來,表情很緊張,上下左右、前前後後打量一番,急切地問道:“摸哪裏了?要不要緊?”女孩不好意思,低下頭繼續哭泣。

女經理嚴肅地問:“告訴我,是誰在亂摸,老娘也去摸摸他!看他還敢不敢亂來!”在一旁看熱鬧的幾個員工大笑起來,倉管女孩一聽,也破涕為笑。

女經理再次打量這女孩,接著說道:“你看看你自己,好好的工作服,你把它改成了緊身衣,渾身繃得緊緊巴巴的,臭美什麼,分明是誘惑人嘛!別說是男孩,就是我,也想伸手去摸一把啊!先檢查自己吧,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的,沒有你改掉衣服的前因,就沒有今天被人亂摸的後果。別人的事,我會去追究,你自己以後也要注意些。”

接著,女經理告訴生產部經理,不用追查具體責任人了,但要管教好手下的員工,不能再發生這類亂七八糟的事。

這就是管理的藝術!

PMC女經理麵對下屬的哭訴,先是關切,然後是詼諧地衝淡事件的嚴重程度,淡化事件的性質,爾後,又把重心轉移到對自己下屬的批評教育上,最後才將此事知會相關部門領導,並提出具體要求,將日常小事真正做到了“小事化了”。

試想,如果因為此事,就很嚴肅地“立案”處理,其結局必然是多方受到影響。其一,那位男孩也許因為一時之念,一時之錯,而在同事、直接領導心目中失去好員工的形象,產生心理負擔,以至於影響正常工作;其二,兩個平時需要緊密配合的部門,也許會因為此事弄得關係尷尬。

所以,日常工作中的小事,我們用不著上綱上線,也正因為是小事,能讓它“小事化了”才叫做藝術。

調侃小秘書

一天,我們主管、經理三十多人在一起開會,會議結束時,大家正準備離席,坐在我對麵的老板秘書有一個文件想讓我順便簽名,情急之中,大聲直呼我的全名。話音剛落,我學著黃埔生麵見校長時的動作,來了個立正,高呼“到”!

小秘書驚呆了,同事們哄堂大笑。

老板出來解圍:“你以後稱呼他‘老李’就行了,這些到會的主管、經理平時都是這樣稱呼他的。”

我很隨和地繼續調侃:“沒關係,沒關係,稱呼什麼都一樣,姓名隻是一個代碼,本來就是用來稱呼的。咱們偉大領袖的姓名,編在歌詞裏,讓人們當歌曲一樣唱,咱們總設計師,一輩子也是讓人們直呼其名,俺一介草民,有人直呼姓名,真是有點受寵若驚啊!謝謝你稱呼我的全名,這幾年,我有時候也忘了自己是誰,叫什麼姓名了!你提醒我了,真的很感謝!”

小秘書紅著臉,慢慢走到我身邊,一邊遞來文件,一邊小聲叫著“老……”也許是情急之中忘記了我的姓氏,也許是剛才我的調侃與大家的起哄讓她不好意思,小女孩蹦出一個“老”字,便沒有了下文,接不上來了。

我立即接口:“叫‘老家夥’也行,這樣令人印象深刻,容易記住。”

大家再一次哄堂大笑,小秘書臉更紅了,在一旁品茶的大老板忍俊不禁,噴出滿天茶霧……

給品質部主管上了一課

品管部負責分廠的品質主管找到我,抱怨說:“我手下八九個人,都有問題,我要求大換血。”

我問他:“是工作能力還是工作態度有問題?”

他回答:“主要是工作態度問題,不聽指揮,不服從管理。”

我慢慢喝茶,心想,這種情況,給這主管講多少大道理都沒用,需要安排他參加管理技能培訓了。

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一支球隊在訓練時,教練總是以“誰不好好做,就換掉誰”來威脅隊員。有一天,教練感覺大家都沒有按自己的要求做好,大怒,威脅全體隊員:“如果你們都不能做好,我就全部換掉你們!”

這時,一名隊員小聲嘀咕道:“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領導一般會考慮改換教練的!”

響鼓不用重錘敲,我點到即止,那主管聽到這裏,說了一句“我明白了”。

我給他指了方向:“既然你的下屬沒有工作能力方麵的問題,那就要注意兩點,一是檢討我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比如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均衡,平時是否加強了培訓和指導;二是注重團隊協作,有意識地加強各環節的配合。”

我要求他:一個月有效果,兩個月有成果,三個月看結果。之後,就是對這名主管的工作進行跟蹤、了解、建議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