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給職場精英們的忠告(3)(1 / 3)

我站起身來,說了一句:“我不進你這外資了,我是文盲、電腦盲,不懂這些,請慢慢折騰,我不奉陪了!”說完,便揚長而去。

什麼是“駕馭”

不久,我同樣以在職HR經理的身份應聘一家合資企業的HR總監,麵試官是該公司一名中方董事,這老兄可能是教師出身或畢業於中文專業,看到我的簡曆中有一句“能熟練駕馭HR管理體係”,於是,專門挑出“駕馭”二字讓我當麵解釋。

我未經思索,立即回答:“這兩個字,就我個人的理解,是掌握、控製、驅動的意思。”

董事先生似乎對我的回答並不滿意,也好像突然得到了什麼靈感,馬上電話叫來HR部門全體人員圍坐於小小的會議室內,並讓他們一個個拿出紙筆認真記錄。於是,董事先生大大地賣弄了一番,闡述了“駕”、“馭”二字單獨如何解釋,合並如何理解,一般應用於哪些方麵等見解,並情不自禁地站到會議室中間,手舞足蹈地以身示範——“馭”是指將皮鞭拿在手中“甩動”的動作和要領,接著,從古到今延伸到管理體係如何駕馭、企業宏觀層麵如何駕馭……越說越空洞,越扯越離譜,弄得我都不明白他是想招人來幹活,還是單純隻是找人來接受他的培訓。

兩個小時過去了,我實在聽不下去了,越來越感覺這家夥隻是為了賣弄,這樣的麵試與應聘對我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於是,站起來告別:“不好意思,我還是回去上班混工資,您慢慢駕馭吧!”

隔行如隔山,跨行求職須謹慎

有過登山經驗的人都有這樣一種體會:從這個山頭,凝視和目測另一個山頭,不僅另一個山頭更加宏偉壯觀、風光旖旎,而且兩個山頭似乎近在咫尺。於是,麵對滿目瑰麗景色的誘惑,人們便有了更進一步的激情,有了登上另一個山頭的衝動。而這一衝動一旦變成具體的行動,則又會發現,想要到達那個看似並不遙遠的目標,遠非當初自己感官目測中那麼短的一段直線距離,其間還需要經曆許許多多的曲曲折折,並且在行進過程中,越是往前走,越是發覺那個目標竟然是那麼的遙不可及,要登上那個山峰,簡直要耗費九牛二虎之力。正是有了這些切身的體驗,前人便總結出了一條俗語——望山跑死馬,用來描述和形容目測的表象與實際的目標之間“看似近,實則遠”之類的虛幻假象。

職場中的跨越也是如此,從一個熟悉的領域跨越到另一個全新的空間,從一個嫻熟的行業進入到另一個陌生的行業,就如同登山一樣,絕不像我們最初想象的那麼容易,也不會如我們想象中那般順利。這是因為,我們平時對於一個職業領域的認識,最少需要一年的時間,而對於一個行業的認識,則需要三年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工作了兩至三年的新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崗位或行業的工作經驗,如果不是確實發現自己“入錯了門”、“嫁錯了人”,確實需要重新規劃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職業走向,最好不要憑著一時衝動,輕易轉換工作領域或離開所在行業。因為這個時候選擇重新起步,相當於又回到了職業的原始起點,浪費了前期積累的經驗與資源;而離開一個領域或行業,進入全新的領域或行業之中,相當於又要開始新的一輪循環,無論是崗位經驗,還是行業資源,都需要重新經曆一次學習和積累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一個基本常識: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最短!觀察那些長期在職場上春風得意的成功人士,可以發現一條內在規律:他們一般長期棲身於某個行業、某個領域,即使跳槽,其職業曲線也大多以直線居多,他們跳槽之時,基本上隻選擇同行業、同領域或者較為熟悉的上下遊產業空間,極少進入不熟悉的行業或領域。因為他們明白:隻有進入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者熟悉的行業,才能利用多年積累起來的資源,盡早發揮出最大的潛能,盡快在新的崗位上脫穎而出。

隻有那些“職場遊擊隊”,才敢於今天應聘這一行業的生產廠長,明天又去應聘另一行業的品質經理,好像他們是全能人才,是“萬金油”一樣,以為自己到哪裏都能粘得上、貼得住。其實,他們隻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職場侃客,並沒有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心理準備,也不具備鞏固自己“寶座”的相關行業經驗與行業資源,完全寄希望於麵試時的“蒙混過關”以達到暫且棲身的目的,跳來跳去,反複行走在求職的征途之上是他們職業生涯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