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市委機關報《亳州報》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
“(1997年)2月18日上午,在幸福橋廣場和魏武大道上,金戈鐵馬,戰旗獵獵,鋼槍生輝,大展雄威,市政法係統正在這裏舉行顯示警威的盛大閱兵式。市六大班子領導及市直部委辦負責人在閱兵台就座。
“上午9時,政法委書記、閱兵總指揮修功祥向市委書記李興民報告各方隊情況。閱兵開始,市委書記李興民、市長王春敬乘敞篷檢閱車沿魏武大道自北向南,檢閱全副武裝、列隊站立的近千名政法係統全體幹警。李興民、王春敬站在檢閱車上不時向幹警揮手致意,並向同誌們問好。列隊幹警齊聲洪亮地回答:‘首長好’!
“由政法係統公檢法司組成的方隊和百輛警車在民政局彩旗隊的引導下,依次通過檢閱台,接受市領導的檢閱。然後,這支威武雄壯的隊伍在摩托車方隊在‘打擊敵人,懲治犯罪,保衛人民,服務四化’大字標牌的引導下,走向市區主要街道,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閱。
“譙陵路、新華路等道路兩旁,萬人夾道,群眾爭相觀看,歡欣鼓舞,他們高興地說:‘通過閱兵式,我們看到亳州政法係統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隊伍,閱兵式展示了他們的精神風貌,這支隊伍有能力保持亳州的社會穩定’。”
“閱兵”鬧劇曆時3小時,全市交通中斷,當晚的亳州市電視台播放了全程錄像。這場鬧劇耗費200多萬元,由李興民批示報銷。
在看守所裏,記者賓語問李興民:“你怎麼會想起搞閱兵”?李興民回答說:“閱兵不是我說的,當時根本就沒有兵,怎麼能說是閱兵呢?亳州地處三省交界,當時的社會治安形勢很不好,我們當時的目的是顯示政法隊伍的警威,震懾犯罪分子。再說搞閱警也不是我的獨創,王懷忠以前就曾不止一次地搞過,我也是向王懷忠學的。”
我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李興民沒有因“閱兵”鬧劇受到追究,反而繼續升遷的原因。2003年10月14日《中國青年報》刊登商子雍的文章《李興民的上台和垮台》,對此評論道:“上麵的一個壞官員,可以讓下麵的一個投靠自己的壞官員不受阻礙地步步升遷,就算這是個案,但它對民主集中製和幹部管理使用製度的粗暴踐踏,也足以讓人觸目驚心。李興民亳州大‘閱兵’是一個大笑話、一樁大醜聞,但我們卻絕不可以隻把它當成笑話和醜聞來閱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