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漢字有“唖”字,讀“oshi”,但平時日本人用“口の不自由な人”。
日語漢字裏有“盲”(mekura)這個字,但平時日本人用“目の不自由な人”。
日語漢字裏有“聾”(tunbo)這個字,但平時日本人用“耳の不自由な人”。
總之,用“口不自由/目不自由/耳不自由”替代“唖/盲/聾”,給了殘疾人以最大的尊重。同樣地,我們在日本也絕對找不到“聾啞人學校”這樣的表示。
10
日本人經常思考一個問題。
中國人創造的漢字,我們日本人懷著敬意接受之,並帶著自己的感受力將其再造。同時表意和表音、具有複雜形態和複雜機能的漢字,對情感細膩的日本人來說是不是“禁斷的果實”?如果最初遇到的不是漢字,而是古印度的表音文字梵文,或是幹巴巴的羅馬字的話,又會是怎樣的景象?
《萬葉集》裏最為古老的歌是盤姬皇後思念大鷦鷯天皇(仁德天皇)的歌:
君之行 氣長成奴 山多都稱 迎加將行 待而可將待
日本人經常這樣問:用這樣的文字表述思念,是日本的幸還是不幸?
11
有“假名”就有“真名”。誰是真名?
漢字。漢字才是“真名”。
當時日本的情況是:
男性——漢字——高級
女性——假名——低俗
這表明,漢字與高級相連,假名與低俗相接。但把這個觀念反轉過來的是紀貫之。他當時大膽地用假名編撰宮廷讀物《土佐日記》。男人能用假名,女人更能用假名了。所以日本女人在文字上的翻身,真的要感謝這位宮廷寫手紀貫之。而他的《土佐日記》釋放出的正能量是女性用假名並不低俗。
12
“如若稲常菊桜桐野□樋福”。
當中填一個什麼漢字?
這是日本銀行發行的貨幣上圖案的名字。
一日元的圖案是“若木”,五日元是“稲”,十日元是“常盤木”,五十日元是“菊”,100日元是“桜”,500日元是“桐”,1000日元是野口英世,2000日元是紫式部,5000日元是樋口一葉,10000日元是福澤諭吉。2004年以前的1000元紙幣圖案是夏目漱石,5000元是新渡戶稻造。1984年以前10000日元紙幣圖案是聖德太子。
答案自然是一個“紫”字。
“蘭奢待”是什麼?這是日本國寶香木的名稱。再仔細看,漢字裏隱藏了“東/大/寺”三個漢字。日本人也很會玩吧。“蘭奢待”香木現在收藏於東大寺正倉院。動手削過這塊國寶香木的人,包括曆史上的足利義滿和織田信長。
孤獨的假名是誰又是誰?
“孤獨”就是“一個人”。
一個人的讀音是“hitori”。孤獨的另類假名也是“hitori”。
13
日本人說,日本的法律文書具有五七五的俳句調:
學問の 自由はこれを 保障する——日本國憲法二三條
相続は 死亡によって 開始する——民法八八二條
憲法條文成了俳句。那麼憲法本身是否也被一種詼諧所籠罩?
除去“無用”的假名,留下的六個字是“學問自由保障”,好像意思還很清晰。
“相續死亡開始”,倒是有了一種莫名的詼諧。
看來是民法被俳句化了,憲法還是憲法。
14
《說文解字》對詞語的解釋非常平易。如:
路——道也。
道——所行道也。
行——人之步趨也。
小——物之微也。
鳥——長尾禽總名也。
雨——水從雲下也。
而現代辭典對雨的解釋是:
從雲層中降下地麵的水。
日本人說,現代人的思維力度還不及數千年前的古人。
這就奇怪了。
發現這個奇怪的是日本人。這也證實了這些年來日本人對漢字研究的注重。日本過去流行日本人論,現在流行日本漢字論。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家、民族等概念越來越被邊緣化和模糊化,最後剩下的身份認同顯然就是依賴語言認同。這裏既有日本人急於尋根的茫然若失,更有固守心魂的慌亂匆忙。這是否就是日本這些學者在眾多的漢字著作中所透出的有價值的信息?
15
コーヒー與珈琲,哪個更有情調?
在雨夜的新宿,在夕陽的銀座,在月明的青山,你是要坐在片假名的“コーヒー”店,還是要坐在漢字的“珈琲”店?換句話說,你是要坐在星巴克的コーヒー店要一杯咖啡,還是要坐在“椿屋珈琲店”或“皇琲亭”裏點一杯咖啡?心緒會不一樣,思考也會有變化。片假名給人時尚的感覺;漢字給人時光的感覺。
日本第一家咖啡店是在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開設的,店名叫“可否茶館”。這裏“可否”的發音就是“かひ”。當時咖啡的發音是“カヒー”,所以表示為“可否”。江戶時代的文獻裏除了用“コオヒ/かうひい/カウヒイ”等假名表示之外,還有“可非/加非/骨喜/骨川/古闘比伊”等表示。現在使用的漢字“珈琲”,造詞者是江戶時代的宇田川榕庵,其著作是《博物語韻》。將“coffee”表示成漢字“珈琲”,透露出一種懷舊、沉穩、優雅的感覺,比英語的“coffee”更顯品位。
在中國是咖啡,在日本是珈琲。口字旁變成了玉字旁,倒也別有一番情趣。但情趣也是要花錢買的。在東京,一些帶有“珈琲”二字的店,一杯咖啡一般要900~1000日元,而用片假名表示的“コーヒー”店,一杯一般隻有300~400日元。
日本人說這是漢字的情感學。
16
語調與重音。
日本著名的國語學者金田一春彥說,JR東海道線的主要站名,從東京往西,從“shìnagawa”(品川)、“yokohama”(橫浜),再到“odawara”(小田原)為止,發音基本都是平板型。但從“あたみ”(熱海)起音調開始高升。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