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戰後初期工黨的對蘇政策(3)(1 / 3)

德國突襲蘇聯後,共同的敵人使英國和蘇聯走到了一起,結成戰時同盟。1942年,英蘇締結了合作互助條約,約期為20年。然而,即使在對付共同敵人時,英蘇之間也總是有分歧,有磨擦。比如關於開辟第二戰場問題。1941年9月,斯大林就提出在巴爾幹半島登陸的建議,遭拒絕。斯大林又建議英國派一支遠征軍,或者在阿爾漢格爾,或者在高加索登陸,以便接防屬於蘇聯戰線的一部分地區,也未得到響應。在大國首腦會議上,丘吉爾和斯大林多次激烈交鋒,討價還價,而羅斯福則充當了仲裁人的角色。第二戰場一直拖到1944年才開辟。

大戰結束後,共同的敵人消失了,雙方的聯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原來的矛盾又尖銳起來了。而且當時在歐洲,隻剩下了英國和蘇聯這兩個還有實力的國家,這就使英蘇矛盾顯得更加突出,英國很自然地把蘇聯當成了主要敵人。從國家利益角度講,英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如下:

1.保證國家安全。1944年11月,英國的“戰後計劃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題為“西歐和北大西洋的安全”的報告,該報告認為英國未來可能麵臨的威脅主要來自蘇聯,因為蘇聯已成為世界頭號陸軍強國,歐洲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之抗衡。1946年4月,英國外交部專門成立了—個俄國委員會,委員會中的蘇聯問題專家克裏斯托弗·沃納說:“形勢已經清楚,蘇聯已返回到純粹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且精力充沛,大有咄咄逼人之勢,並且已向作為世界社會民主力量領袖的英國展開攻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表明,英國的安全和西歐大陸的安全是聯係在一起的。蘇聯的軍事優勢,再加上歐洲共產黨力量的發展確實使英國統治者感到恐慌。“不是軍事問題的專家也能看出,一旦戰爭爆發,斯大林的軍隊將直入西方,所向披靡。為了消除對這個問題的一切懷疑,多列士在1949年2月自告奮勇地回答一位同誌提出的一個適時的問題:‘假如蘇聯軍隊占領巴黎,法國共產黨將會怎麼辦?’多列士回答的大意是,法國工人將伸出雙臂歡迎他們。幾天以後,陶裏亞蒂也被問及有關意大利的類似問題,他也作了同樣的回答。”

2.維持英國的大國地位。英國雖然在大戰中受到嚴重削弱,但是英國絕大多數人,包括工黨的領導人仍然要維持英國的大國地位,他們仍保持著很高的參與國際事務的熱情。貝文認為英國在國際舞台上應該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明確地說:“陛下的政府不接受這樣的觀點:我們已不再是一支偉大的力量。或者是這種論點:我們已停止發揮作用。我認為我們自己是對世界和平最有影響的強國之一,我們仍然有我們的曆史性作用去發揮。” 要保持英國的大國地位,就必須維持歐洲的均勢狀態,不使歐洲大陸任何一國稱霸歐洲。維持歐洲均勢是英國的一個傳統的基本對外政策,在歐洲大國的爭鬥中,英國總是在其中縱橫捭闔,時而支持這一方,時而支持那一方,以維持對自己有利的局麵,但它始終是支持較弱的一方,以防止某一國獨霸歐洲。二戰後,在歐洲大陸上,德國被戰敗,法國被削弱,隻剩下蘇聯是唯一能破壞歐洲均勢的國家,所以必須抗衡蘇聯。

3.維護英國的海外利益。在中近東和巴爾幹,英俄之間一直有利害衝突。戰後蘇聯在伊朗和土耳其的行為,以及希臘內部的局勢使英國感到蘇聯正在損害它的利益,正在挖它的牆角。

(二)從本國利益出發,維護歐洲和平是工黨推行反蘇政策的主觀動因之一

工黨的外交政策原則是維護世界和平。戰後工黨政府要在國內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實驗,並恢複國民經濟,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工黨政府認為和平的威脅來自於蘇聯,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蘇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劫難,也正需要一個和平環境來醫治戰爭創傷,並不想打仗。但是工黨政府在推行反蘇政策時也並不是要進行反蘇戰爭,而隻是要限製所謂的蘇聯的擴張,因為這種擴張政策會導致戰爭,破壞和平。

同時,我們也不可忽視蘇聯的某些行為對工黨人士的刺激:

第一,從大戰開始一直到戰後,蘇聯確實存在著領土擴張活動。在大戰初期,蘇聯先是根據蘇德秘密條約占領了波蘭東部,這被西方看成是近代史上三次瓜分波蘭的繼續;以後又向芬蘭提出領土要求,繼而進行了對芬戰爭,奪取了大片領土;繼而又並吞了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在大戰中、後期,蘇聯又利用各種機會在東歐和東亞獲得大片領土和利益。比如在中國,蘇聯就重新取得沙皇俄國從中國奪取的,並於1905年日俄戰爭中喪失的基地和租界,而這時西方大國正在一個接一個地放棄以前在中國的租界。戰後,蘇聯一度對土耳其提出領土要求,並幹涉伊朗內政。蘇聯的這些行為是和社會主義的宗旨不相符的。當然,蘇聯采取這些行為有它自己的理由和考慮。蘇聯對它所占領的許多領土都號稱是收複以前的失地,但是這種領土收複主義是被列寧嚴厲譴責過的,是和列寧主義格格不入的。而所謂的失地也都是以前沙俄擴張的領土。蘇聯采取上而所述的政策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鞏固邊疆安全,特別是東歐地區,曆史上蘇聯幾次受外族入侵,都是經過東歐地區。這一理由也是不能被人接受的。按照這種邏輯,為了保衛邊疆安全就應該占領他國領土,那麼新邊疆也需要安全保障,這又該怎麼辦呢?還應該去占領靠近新邊疆的它國領土嗎?所以當時蘇聯的這種擴張政策在國際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尤其是在西歐國家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一個不良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