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工黨與工會的特殊關係(3)(2 / 2)

(2)對工黨競選的資助。每到大選時,工黨要設置大選基金,以提供本黨競選費用。大選基金的主體部分來自於工會的捐贈(黨費以外的)。從1978年起,大選基金的籌集工作由一個在這一年建立的名為“工會會員爭取工黨勝利”的組織負責。所有加入工黨的工會都被要求加入這個組織。該組織不涉及政策問題,隻關心如何在財政上資助工黨,同時也關心黨的組織、宣傳和政治教育。在大選以外的時間裏,該組織還在補缺選舉及日常事務中幫助工黨。1983年,該組織從工會那裏為工黨籌集了2,200千鎊。其中捐贈超過100千鎊的有:運輸和普通工人工會500千;普通和市政工人工會280千;全國礦工工會225千;公共雇員全國聯合會220千;混合工程工人工會150千。更為有趣的是,據工黨全國執委會1983年的報告,從未加入過工黨的電訊管理協會在1983年還捐贈了18千鎊;另一個未設政治基金的銀行保險金融工會也捐贈了500鎊,該工會曾明文禁止自己進行政治捐贈,宣稱自己將不屬於任何政黨。

(3)對工黨地方選區組織的捐贈。這筆捐贈主要是用來資助議會候選人。在1 933年黑斯廷斯工黨年會上,工黨做出決定,限製加入工黨的組織對選區黨組織捐贈的數額。關於這方麵的具體內容集中體現在廣為人知的“黑斯廷斯協議”這個文件中。後來這個文件幾經修改,到80年代時,規定:工會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承擔議會候選人所需要費用,其最大限額為全部費用的80%。此外,工會還可以承擔每年選區協會的組織和登記費用,其最大限額在農村選區要高於城鎮選區。在雇用專職代理人的選區黨組織,工會每年的捐贈最高限額可以提高到能夠支付代理人的薪金。在1983年,得到工會資助的工黨候選人有170人,其中122人當選為議員;1979年相應的數字為191和150。很明顯,得到工會資助的候選人比沒有者在競選中獲勝的機會大得多。1992年工會資助了173個候選人,其中143人當選,當選率為83%;而在沒有被工會資助的461個候選人中,隻有128人當選,當選率為28%。也就是說在1992年大選中,一多半工黨議員和1/4多的候選人是得到了工會的資助。當然,很多得到工會資助的議員和候選人本身就是工會的人。19 83年,有24名議員來自運輸和普通工人工會。其他幾個大工會所擁有的議員數分別是:礦工工會14人;工程工人工會12人;普通和市政工人工會11人;鐵路工會10人;科學、技術和管理人員協會10人。

工會對選區黨組織的資助主要用於如下的支出:A專職競選人員的費用和租用辦公設備的費用;B組織和培訓工作的費用;C每年大約750鎊用於選區黨組織的日常開支;D支付代理人薪金的70%。

除了工會外,合作黨(英國合作社組織的黨)也資助工黨的候選人。1983年合作黨資助了17個候選人,其中有8人當選。關於合作黨對工黨候選人資助的具體事宜在“黑斯廷斯協議”中也做了規定。實際上,“黑斯廷斯協議”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調節加入工黨的工會和合作黨之間在席位上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