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據說土樓就是這樣陰錯陽差日漸引起全世界的關注。1986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木計一郎帶領十多人的考察組來到土樓鄉村,對永定、南靖的土樓進行勘測和調查,回國後出版了考察專著,並舉辦了專題報告和專題展覽活動,在國外建築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同年,中國郵電部以永定承啟樓為模型印製了一枚民居郵票,讓許多人第一次從這方寸之間認識了那渾圓闊大的土樓。1987年,同濟大學建築係師生一百多人浩浩蕩蕩開到南靖,對書洋、梅林兩鄉的土樓進行實地測繪……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和傳媒的發達,人們從電視上、畫冊上、報紙上不斷地看到了土樓,那城牆般雄奇宏偉的外觀,那城堡般神秘奇特的結構,每一次都令觀眾目瞪口呆。
土樓的龐大與奇特,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第一次看到土樓的人常常恍若夢中。日本教授茂木計一郎在他的文章裏,寫到他第一次看到土樓的感受:“過了山口,(我們)發現山麓的環形土樓,坐落在山穀裏蜿蜒而流的河岸凸出的地帶,好像大地上盛開的巨大蘑菇一樣,圓圓的土牆建築物點點相連,又像是黑色的UFO自天而降,那真是不可思議的景象,與其說是住宅,不如說是城堡,不,是不可想象的怪物,超然地橫躺在我們眼下的山穀裏,我們都看呆了。”
1989年冬天,我第一次見到土樓,內心的那種驚詫和震撼也是無以言說,土樓那恢弘的氣勢、那古拙精致的形態、那曆經滄桑的斑斑陳跡,一下子把我鎮住了,令我許久說不出話來。此後,不管是別人帶我還是我帶別人,每一次看到土樓,我依然是初識的驚歎與激動洋溢心中。
多年來默默無聞的閩西南土樓,現在已經聲名遠播大名鼎鼎,華安的二宜樓、永定的振成樓、奎聚樓、承啟樓、南靖的田螺坑土樓群、和貴樓、平和的繩武樓等等土樓經典作品,先後被國務院立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務院正式批準閩西南土樓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官員、各國專家學者來到土樓之後讚不絕口,稱讚土樓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認為土樓完全符合申報“世遺”的條件。
閩西南土樓鄉村處於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接地帶,山勢蜿蜒,峰巒疊嶂,土樓便星羅棋布地坐落在山穀盆地。
大大小小或圓或方千姿百態的土樓、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茂林修竹、飛鳥野花、層層梯田、陣陣林濤、潺潺小溪、縷縷炊煙,完美和諧地融為一體,充滿著田園牧歌的詩情畫意。
當你走進土樓,你首先感覺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家族之城,然後你才看到一個個單獨的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土樓是一個擴大的家,又是一個縮小的國。
每一座土樓都有一個名字,大都取自族譜裏的祖訓,或者用祖宗的名字命名,用以勵誌、紀念,同時表達一種吉祥如意的心願。樓門兩邊是一對楹聯,大都是樓名的藏頭聯,寓意深遠。現存土樓最早的建於唐代的公元769年,距今已經1200多年了,宋代、元代所建的土樓也有不少,明代的建築則隨處可見,當然最多的還是清代康熙年間至20世紀70年代所建的。據不完全統計,永定有將近20000座土樓、南靖有15000多座土樓、平和、詔安、漳浦、華安等地也各有數百座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