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樓是典型的三堂兩橫式的五鳳樓,占地8000多平方米,始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曆時8年才竣工。走進大門就是下堂敞廳,天井用青石板鋪成,一百多年來樓裏人的腳把它踩得油光發亮。走到中堂,視野猛然開闊,因為與過廳渾然一體,中堂像一個籃球場那麼大。巨大的空間往往讓個人感到了渺小,使你不得不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收斂,這也正是五鳳樓給人的一種威壓。
但是當你穿過中堂進入後天井,登上四層的主樓(因其象交椅的靠背獨高而起,樓裏人把它叫做交椅樓),憑欄眺望,近處是池塘水光瀲灩,水田禾苗青青,農人在田埂路上行走,遠方是群山環抱,如萬馬奔騰,又如萬人攢動,你的胸襟驟然打開,不由心曠神怡。
在永定看土樓,你會感覺到你的一雙眼睛不夠用。凡有村落,必有土樓,隻要你隨意走進一座土樓,都會讓你流連忘返。
環極樓,位於湖坑鎮南江村的一座大圓樓,號稱“抗震巨堡”。1918年2月13日永定發生七級地震,環極樓樓頂的磚瓦幾乎全被震落,大樓正麵第三、四層樓的牆體裂開了一尺多寬,看起來很嚇人,可是地震過後,裂縫竟奇跡般地慢慢合攏,隻留下一條細長的裂痕。它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樓內部中心沒有祖堂,而是空曠的院落。這在永定土樓裏是絕無僅有的,因此又被稱為“忤逆樓”。也許你不得不敬佩建築師那富有創造性的反叛精神。
坐落在湖坑鎮下南溪村的振福樓,背靠青山,麵向南溪,直對溪流的大門,像是一隻耳朵每天傾聽著流水的歌唱。遠遠看去,振福樓正好位於峽穀兩側的山巒之間,像是兩座山之間的浮橋,恍若仙境。
衍香樓,坐落在湖坑鎮新南村的青山綠水之間,據說樓的地勢環境,左有“文星獨秀,馬鞍相隨”,右有“鸚哥呈祥,架上金盆”,前為“筆架玉案”,後為“鳳凰展翅”,所以衍香樓世代是詩禮傳家,書香門第。最為奇特的是樓後有三棵二百餘年的古鬆樹,1979年至1981年連續三年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出煙霧,嫋嫋娜娜直上雲霄,1993年5月7日傍晚再次出現同樣奇觀,令人驚訝不已。
榮昌樓,位於下洋鎮中川村的小盆地上,是一座中型的圓樓,直徑36米,高三層12米,全樓90個房間,每個房間大小相同,為典型的斧頭形狀。榮昌樓一樓的廓道很寬闊,每一樓層平均高達4米,而一般圓樓樓層隻有3米高,這就使得它的房間增大了空間,顯得特別寬敞。榮昌樓還有個特點就是,牆體特別薄,底牆厚隻有60厘米,中部減為55厘米,頂牆再減為50厘米,雖然榮昌樓隻是一座中型土樓,但如果沒有特別高超的夯土技術,這是不可想象的。據1938年參與建造此樓的胡姓老人說,當年夯土牆時,有專門的監工檢查,如果不夠堅實,整版牆都要鋤掉重夯,各種工藝要求非常嚴格。
永隆昌樓,位於撫市鎮新民村,方樓與五鳳樓的混合體,令人稱奇的是它由兩座不同年代夯造的樓連接而成,又各自獨立,一共占地將近兩萬平方米,20個天井、144部樓梯、92個廳堂、246間房間,重重疊疊龐大複雜變幻莫測,讓人一走進樓裏,就像走進迷宮一樣暈頭轉向。
下洋鎮初溪土樓群,5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高低錯落、條理井然地散布在一片開闊的盆地上,背後是青山密林,山坡上層層疊起的梯田,那碧綠的禾苗與茶樹在山風的吹動下,綠浪奔湧,好像為土樓群豎起一道湧動的綠色屏風,一字排開的三座圓樓在兩端的兩座方樓的簇擁下,一起麵對流淌的小溪,閑聊的人們坐在樓門邊一排長凳上,說話聲和著流水聲在山穀間飄響。溪堤高築,一座橋通向山的這一邊。橋的不遠處,很隨意似的散落著幾棵古榕,蔥蘢如蓋。遠離喧囂,世外桃源,天地人的完美融合,這般鄉野風光、農家情趣,怕是陶淵明筆下也難覓蹤影,可是它卻是閩西南土樓鄉村最尋常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