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蘆溪,一個群山環抱的古老小鎮,一棵古榕從河的這一邊伸到那一邊,華蓋一般遮在整座橋的上空,橋上一排豬肉攤,橋下女人在浣衣,橋頭有一香火繚繞的小廟,一個婦女正合手祭拜,整個情景充滿著濃鬱的小鎮風情。
從橋頭沿著河邊往下走,走了幾百米,又見一棵古榕蔥蘢衝天,向右拐個彎,就可以看到豐作厥寧樓了。樓門的石匾上刻著“豐作厥寧”四個大字,據說過去的樓聯是:“豐水彙雙潮十二世開疆率作,厥家為一本億萬年聚族鹹寧。”反映了本族第12氏建樓的曆史和心願。現在則是另一對聯:“團圓寶寨台星護,軒豁鴻門福祉臨。”同樣表現了一種美好心願。石柱上的字跡被磨得有些模糊不清,看樣子已有好些年頭了。
登上石門檻,麵前是長長的樓門廳,長達24米,在這條漫長的廊道上,地上很隨意鋪設著石條、石塊,上麵浮雕著龍、鳳、麒麟之類的吉祥物,看得出這是後人把別處損壞的東西搬來鋪設在地上的,讓腳不停地踩來踩去,真是有些可惜了。豐作厥寧樓直徑77米,是閩西南土樓裏直徑最大的圓樓,每層72個房間,這是九九八十一之下的極限,九九之數為皇家獨享,民間造樓不敢造次,不過每層72開間,樓高四層,加起來是288個房間,也是個吉祥數字了。
站在寬敞的天井裏,抬起頭看著圓圓的一圈天空,層層屋台,巨簷大梁,不由讓人感到巨大空間對人的壓迫。但是,豐作厥寧樓與永定、南靖的圓樓完全不同的是,在聚族而居的集體住宅裏,每家每戶又是各自獨立的,各建一座小門樓,有一個小天井,有樓梯從一樓直通四樓。所以,當你把自家的小樓門關上,你就有了一個相對獨立與私密的家了。這種聚族而居又彼此獨立的模式,在動蕩年代裏,既避免了一般土樓過度公共性的缺點,又消除了單門獨戶的恐懼心理,實在是公私兼顧、兩全其美的創造性設計。
豐作厥寧樓是當地大族葉氏第12世子孫在清康熙年間建造的,工程浩大,曆時40年才完工。現在當地還流傳著樓主葉長文建樓的故事,據說葉長文少年時以賣糯米糍粑為生,十二歲那年,有一天早上,從南靖書洋方向來了個大漢,身材魁梧,胡子拉碴,看樣子疲憊不堪的,顯然是餓極了。葉長文問他要不要吃糍粑,他點了點頭,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到一會兒就風卷殘雲把葉長文的糯米糍粑全吃光了。葉長文伸手向他要錢,那人不好意思地搖搖頭,拍拍口袋,表示身無分文。葉長文沒再說什麼,挑著空擔子回家去了。母親覺得奇怪,便問他今天為什麼這樣快就回來了,葉長文如實把事情告訴母親。母親聽了之後,不僅沒責備他,反而拿出兩百文錢,叫兒子給那人送去,說:“他身無分文,這點錢拿去給他當路費。”葉長文跑出家門,追上了那個人,把錢送給他。那人十分吃驚,又十分感動,便拿出一把扇子交給他,說如果以後有事可到小山城的山頂來找他。幾年後,葉長文到南靖山城買豬。路過小山城時,豬被強盜搶走了。葉長文突然想起當年那人交代的話,便到山頂去找他。原來那個人便是山寨賊王,他問葉長文的豬有何記號,葉長文說他的豬頭上有點紅(其實山城墟市上所賣的豬都有這樣的記號)。於是,賊王就將那天搶來的一百多頭豬叫人趕到蘆溪還給葉長文。不久,賊王又叫葉長文從山城拿洋紗線到蘆溪賣,誰知每捆紗線裏都藏著許多銀子,這樣葉長文無意中又發了一筆大財,也就有了建造大樓的第一桶金。
豐作厥寧樓曆經三百多年的滄桑,曾經幾次遭遇洪水,在上一世紀二十年代還多次被軍隊占據為堡壘,多處夯牆受到嚴重破壞,現在樓裏還住著一百多個人,但是有幾個單元的樓牆已經倒塌,斷牆上荒草萋萋,使豐作厥寧樓像是一個瘸了一條腿的老人,令人看了不免有些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