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走進土樓(平和、詔安、漳浦、華安)(2)(1 / 3)

在田樓的主樓分為八卦即八大單元。每卦又演為八卦8開間,全樓六十四卦64個開間,與標準的八卦推演完全一致。與主樓相連的內環平房也分為八卦,每卦5開間。每卦的小門樓都比較講究,有門聯,還有各種平安符紙,鏤空花窗、木雕腰門、簷角泥雕,氤氳著一片傳統文化氣息。樓裏還隨意放著許多建樓時留下的石磨、石盤、石珠,這些石器有不少也是八卦造型。

在田樓現在還住著200多人,有的人家為了方便出入,在一層對外開了門,門框粘貼著色彩鮮豔的瓷磚,顯得不洋不土,顯然是破壞了在田樓的整體和諧。

八卦堡其實不是一座單獨的土樓,而是一個五環式的八卦形成居的俗稱。它位於漳浦縣深土鎮東平村。東平是一個山村,海拔三百多米,一條土路盤山蜿蜒而上,崎嶇不平,漫山遍野都是石頭,奇形怪狀,小如鬥大如房屋。這座叫作灶山的石頭山,也正是當年福建軍區司令員皮定均飛機失事的地方。

八卦堡建於灶山上一塊平地,建造時間是清代中期,至今約有三百年,跟一般土樓相比,它沒有封閉,而完全是敞開的。從高處往下看,八卦堡圍繞同一圓心,環環相套共有五環平房。中間是一座完整的圓樓,隻有14間大小均勻的房間,第四環為斷續八卦布局,有25個房間,第三、二環和外環也是相似布局。各環之間間隔三米,形成一個環形的天井,也是人們出入的通道。八卦堡裏沒有祖堂,這在土樓裏是十分少見的。年深月久,八卦堡部分樓牆已經損壞,人們修建時就不再夯土,而是用了石頭和磚。據說當年建造八卦堡時,因為家族人口不多,財力有限,便隻建了一層。

從灶山下來,來到深土鎮的錦東村,這裏有一座金字塔形的圓樓——錦江樓。

永定、南靖、平和等地的圓樓,不管是雙環式還是三環式,都是外高內低,唯獨這座三環式的錦江樓正好相反,第一環平房,第二環二層,第三環三層,從外到內一環比一環高。遠遠看去,錦江樓就像金字塔一樣,表現出一種不同凡響的氣勢。

根據錦江樓的石刻門匾記載,內環、外環分別建於1791年1803年。據說樓主林升澤出身窮苦,販雞為生,因為忠厚老實,小本生意做得還不錯,後來又往來於漳浦和漳州之間,販賣布匹,漸漸積累財物,就開始興建錦江樓,本來也沒有打算建成三環式,隻是樓即將建成的時候,意外賺了一筆大錢,便又加建了兩環樓。當然這僅僅是傳說,錦江樓整體設計緊湊,渾然一體。內環高13米,樓名就刻在門楣上,每層12個房間,全樓隻有一部樓梯,天井采光不好,顯得陰森潮濕,就像是一口枯井。中環高8米,樓門上刻著“安瀾著慶”四個字,兩層共52個房間。外環為敞開式平房,有36個房間。

錦江樓大門前有一片寬闊的禾坪,往外還有一口半月形池塘。這種與五鳳樓相配套的禾坪和池塘,出現在圓樓門前,是絕無僅有的,這也算是錦江樓的一個特色。建樓的林氏家族來自客家祖地寧化石壁,雖然也遵循前人建造土樓,但畢竟離土樓文化中心比較遙遠,所建的土樓也就不那麼循規蹈矩,而是因地製宜,該變則變。

齊雲樓位於華安縣沙建鎮岱山村的一塊坡地上,下麵是密密匝匝的鋼筋水泥的磚樓,它就像一個孤獨的巨人站在高處,俯視著整個村莊。

登上二十幾級石階,來到齊雲樓大門前,門前的台基是人工砌成的隻有幾平方米的狹窄門埕。門楣上三個鬥大的字:齊雲樓,字體雄健,落款是“大明萬曆18年”,這也就是是建樓的時間,迄今已近500年了。

齊雲樓是一座橢圓形的土樓,樓中天井像一隻兩頭尖的橄欖,地上沒有鋪設石子,據說這是塊“飽牛睡地”,石子會讓牛睡得不舒服,天井中有一口30多米深的井,要用軲轆才能從井裏打起水來。這座雙環式橢圓樓,一共有26個單元,外環兩層,內環平房。走進任何一個單元,首先是門廳,接著是小天井和主樓中廳。每家都有一部樓梯可上二樓。房間布局好像三堂兩橫式的簡化,呈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小家天地氣氛。在我們所知道的土樓裏,房間都是均等分割,大小一致,顯示出一種明顯的平均主義,但是齊雲樓打破了這個“主義”,它的26個單元裏有三個大單元,就好像現在單位建房特意為領導留下的大套房子一樣,這三個單元是安排給家族裏最有地位、最尊貴的人家,其開間數和房間廳堂麵積,要比小單元大出一倍多,儼然是一座兩堂式小五鳳樓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