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走進土樓(平和、詔安、漳浦、華安)(2)(2 / 3)

齊雲樓從一樓就開始對外開窗,每個房間都有一扇寬闊的石窗,這是土樓裏極其罕見的做法。最令人稀奇的是,齊雲樓除了大門以外,還在橄欖形天井兩端呈尖棱的位置,向北開一小門,稱“死門”,向南又開一門,叫“生門”。顧名思義,“死門”就是樓裏死人出殯時專用,“生門”則是迎娶媳婦、接生孩子時用的。兩門一生一死,一紅一白,絕對不可混用。這種奇特的現象,在眾多土樓裏是絕無僅有的。為什麼齊雲樓會有這種生死門的族規呢?這裏麵包含著一段悲壯的曆史。

清朝鹹豐年間,郭氏家族在齊雲樓聚族而居,已有三四百號人丁,十分興旺。當太平軍打到漳州時,樓裏一些尚武的年輕人就去投奔太平軍,侍王麾下的來王陸順德帶領一支小分隊來到齊雲樓,以為據點,囤積糧草。不久,清軍大舉反攻,把太平軍打出了漳州,來王陸順德率部退守龍岩。來王的侍衛長在戰鬥中負傷,被齊雲樓的郭凸、郭好等人救回,藏在樓內養傷。清軍得知這一消息,立即包圍了齊雲樓。郭姓子弟關閉大門,居高臨下,奮力抵抗,清軍怎麼也無法接近樓下。雙方激戰數日,清軍總兵羅大春從漳州調來兩尊重炮,對準齊雲樓猛轟。在牆樓上指揮作戰的來王侍衛長中彈殞命,還有幾門炮彈落在了天井。郭姓人家就像炸了蜂窩一樣,亂成了一團,郭凸、郭好不得不帶領大家分頭從南北兩側的小門突圍。本來南側小門下麵是空曠的平地,比較暴露,不易逃跑;而北側小門朝向後山,比較隱蔽,可以向深山逃命。然而,把守南邊的清軍頭目剛好姓郭,他不忍心屠殺族親,就網開一麵,放給大家一條生路,而堵住北門的清軍頭目心狠手辣,見一個殺一個,露頭就殺,結果從這門衝出去的人沒有一個生還。這場戰事,齊雲樓一共死了93個人,都是死在北門的,後來族裏就立下生死門的規矩,以紀念這場浩劫。

歲月流逝,齊雲樓日益顯得蒼老,郭姓人家在十年前陸續搬遷出去,現在樓裏一個人也沒住,大門和生死門緊閉,隻有遊客和專家來參觀時才打開。樓裏的天井長滿了雜草,有的已有一人多高,風一吹,便嘩嘩飄響,像是一陣從過去傳來的聲音,讓人有些神思恍惚。

土樓世界景象萬千,也許到了二宜樓這裏,可以“觀止”。

二宜樓坐落在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青山逶迤,兩溪彙流,一片平坦的盆地,視野開闊,遠遠就可以看到二宜樓的雄姿。

二宜樓的大門是用上好花崗石砌成的拱形門,牆體上有兩個小孔,你若對著小孔往樓裏喊話,樓裏人都會聽到,它就像是現代的門鈴對講機一樣,十分神奇,據說其中奧秘,建築學家和聲學家至今無法破譯。二宜樓的門額石匾上鐫刻著各40厘米見方的“二宜樓”三字,筆墨像是楷體,又多了一份飄逸,自成一格。“二宜”兩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內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孫、宜文宜武之意。據說這三個字是請當地一個讀書人寫的,他寫了好幾個月,廢紙不知扔了多少筐,都感到寫得不滿意,有一天樓主請他喝酒,把他灌了個八分醉,他回到家裏連忙展紙揮毫,一氣嗬成,就寫出滿意的三個大字。不過,他醒酒之後,感到這三個字的某一筆劃還欠缺火候,但是他再也寫不出比這更好的字,隻好作罷。到底哪一筆劃稍遜一籌,你到了二宜樓門前,不妨琢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