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打破主觀的行為心理學(1 / 1)

6.打破主觀的行為心理學

基於傳統心理學無法自圓其說的論調,行為心理學家決定不再尋覓那些捉摸不定的意識和無法實現統一的各式論斷。他們做了一個決策,決定放棄對心理意識的研究,如若不然,心理學將會永遠被自然科學拒之門外。在當今這個時代,醫學、化學、物理學都取得了非凡的進步,其中的很多科學家得到了舉世的認可,然而心理學卻一直止步不前。在以上諸多取得非凡成就的領域,科學家在實驗室裏的每一項新發現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性質:他們從實驗室裏剝離出來的每一個要素,都可以在其他實驗室裏被以相同的形式剝離,而且這些要素都無一例外地依循著科學的經緯被直接處理。如我們已經所熟知的鐳、胰島素、甲狀腺素,還有諸多千奇百怪的發現,這些要素可以在相同性質的實驗條件下被提取,而提取它們的方法又是清晰明了的。類似這樣嚴謹、客觀的實驗方法,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進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行為心理學家覺得不能再讓傳統心理學的自我意識捕捉的研究成為常態,要進行顛覆性的研究革命。他們要麵臨的第一個嚴峻的任務就是在研究課題和研究方法上取得共識,在掃蕩中世紀以來所提出的所有概念之後,擺出自己的心理學問題的公式。諸如“感覺”、“知覺”、“意象”、“願望”、“意念”、“情緒”、“思維”這樣從主觀立場出發的術語,研究者現在都要從科學、客觀的立場出發,將一切主觀性的術語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