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
1,這是一篇看圖作文,圖上一共有三幅畫,第一幅和第三幅圖直接畫出來了,第二幅圖是空白,需要我們根據第一幅圖和第三幅圖畫麵提供的內容,自己想像,把它補充完整。
2,提筆寫作文前,首先要仔細看圖,看清楚圖上都畫了些什麼,想想圖中的人物都有誰?靜物有哪些?發生了什麼事情?
3,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對一、三兩幅圖的內容和思想全麵、深入地了解,勾勒出第二幅的內容是什麼。然後開拓自己的思路,將三幅圖聯係起來,寫一篇文章。
4,寫作時要注意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情及心理活動,同時要注意根據圖的意思進行合理的想像,並做到內容具體,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作文精選。
廢品我有妙用。
佚名。
星期天,我正在家裏做作業,隻聽見媽媽廚房裏丁當響了一陣,就拿著一大袋飲料瓶子走出來。“媽媽,您這是幹嗎?”我好奇地問。媽媽說:“扔掉它們。”我想:這麼精美的飲料瓶子,扔掉多可惜呀!老師經常告訴我們要注意環保,如果把這些瓶子拿來做一些手工製作,不是既利用了廢品,又保護了環境嗎?
於是,我對媽媽說:“留下它們吧,我有妙用。”
到了下午,我邀來小紅和小強一起加工這些廢品。瞧,他們開始各顯神通了。小紅拿起塑料瓶這兒比比,那兒量量,用剪刀很快剪成一個美麗的花籃。小強製作了一個小酒杯。我呢,先利用正方形的盒子做遙控賽車的車身,再用“健力寶”的鋁皮做車身上的天線。小紅和小強見我做得起勁,也停下他們手中的活看我的製作。
媽媽看見我們利用廢品做的精美的作品,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許多東西看似沒有用,但隻要肯動腦筋,就會被我們利用的。
分類作文一點通:本文小作者能夠大膽而合理地根據畫麵內容進行想像,把一群既愛動腦又愛環保的孩子形象,生動地再現在讀者麵前。
自有妙用。
佚名。
今天放學回家,我正好遇見媽媽提著一大袋塑料瓶準備去扔掉。
我立刻攔住媽媽說:“媽媽,停一停。”
媽媽疑惑地看著我,問:“怎麼,小華,這些廢品不扔掉有什麼用呢?”
我神秘地一笑說:“我自有妙用,請您留下再說。”
星期天的上午,我請小冬和阮民一起到我家來“處理”這些廢品。小冬拿起剪刀很快製作出一個精致的酒杯,我製作了一個簡易煙灰缸。手巧的阮民呢?他一會兒粘,一會兒接,很快利用高橙瓶子做了一個漂亮的花籃。我一急,主意來了,在一個紙條上寫了“獻給敬愛的媽媽”,然後放在花籃裏。
媽媽看著我們這些利用廢品製作的“戰利品”,高興地笑了。
我得意地說:“怎麼樣?這些廢品不僅很好地被我們利用了,而且有效地防止了白色汙染。一舉兩得,美哉美哉!”
分類作文一點通:這篇習作記敘了幾個小朋友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既利用了廢品,又防止了白色汙染的事。全文語言生動、活潑,使一個頑皮、懂事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作文魔棒。
小釣手的故事。
提示:
這是一篇多幅圖作文,要把握好圖之圖之間的聯係,要把一幅幅圖的意思連綴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圖甲的“小釣手”是主要人物,而第三幅圖是重點,寫作時應抓住重點,具體描寫人物的行動,借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文章開頭可以描述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晴朗天氣,小釣手拿著釣具來到河邊釣魚。小釣手提著魚不是往家走,引起了媽媽的疑惑,因為小釣手提著魚往“退休教師之家”走去。媽媽翻看日曆,原來今天是教師節。寫作時要通過合理想像,寫出“小釣手”、“媽媽”的心理活動,使文章寫得生動、傳神。
轉換。
提示:
這篇看圖作文由四幅圖組成,它們分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如果能大致按照這個順序具體生動地寫下來,文章就基本上合乎要求了。寫作時應注意畫麵內容,特別是第二、三兩幅圖的內容的具體化,也就是通過合理想像,寫出人物的神態、動作變化,說話內容以及心理活動。要把“差生”認真請教刻苦學習的過程(第二、三幅圖的內容)形象地表現出來,這是“轉換”的基礎條件,也是文章中心之所在,應把它們列為重點。文章敘述既要講求完整,又要突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