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試身手(3 / 3)

“見過兩位大師”。宋韻不知道當時對和尚是怎麼稱呼,但是以不失禮貌的“大師”尊稱來稱呼對方總沒錯,並行之以作揖禮。

“施主”和尚亦回禮。

“兩位大師,請問此地為何地界啊”

“此地乃普陀山,定海縣所屬”和尚兩人對望一眼,然後對宋韻答道。

“此地如何去定海縣?”

“需與船家乘船”

“需要多久到達定海縣呢?”

“不出半日”

“多謝大師指點”宋韻再次作揖告別。

“施主慢行”和尚亦回禮作別。

宋韻又連續問了好幾波路人、和尚,答案都無二致。

出來一趟,明月鄉外的世界竟與明月鄉一致,竟都是古裝打扮,操古語。宋韻心想,若是人為設局,這個局未免太大了吧,把整座普陀山“包”下來得花多少錢!自己雖是一個不算小的公司的接班人,但是也不至於讓設局者這麼勞心費力花如此大價錢去給自己製造一個天大的假象吧

......

宋韻看見海邊有船家,本想與船家前去更大些的“定海縣”再次一探究竟,可是摸摸口袋,自己可沒有這時代的貨幣啊,銀子這些硬通貨也沒有。更重要的是明月鄉朱老漢和朱玉兒也沒有告別,大熱天的走了這麼遠的路,也著實累了,還是先回去再從長計議吧。

回到明月鄉已是下午三四點了。隻見海灘上孩子們三五成群,有些全神貫注,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大聲爭論、麵紅耳赤。看到宋韻過來,爭論的那一群小孩忙上前來圍著宋韻。

“子雅哥哥,你來評評理,我這一步棋哪裏錯了,他輸了不承認,真耍賴”

宋韻看著他們認真的樣子,自己鬱悶的心情也暫時煙消雲散,忙替他們解圍。這一片海灘放眼過去,起碼有七八群人原來都是在下他“創造”的象棋,能給他們平淡的生活帶來快樂與不一樣,自己心裏還是挺欣慰的。

“子雅哥哥”朱玉兒看見宋韻回來,飛也似的奔了過來......

“子雅哥哥,你去哪裏了,怎麼這麼久才回來呀”

“哈哈,我就是出去走走,看看外麵是怎麼樣的,走吧,我們回家,看看我們的鹽池怎麼樣了”宋韻摸摸玉兒的頭,看她這個著急樣,自己竟有些慚愧。

“鹽池?”

“對啊,走,帶你去看看”

這七八月天的氣候真是夠給力的,居然一天的功夫就把一池子水給曬幹蒸發完畢了,留下這淺淺白白的一層,宋韻大喜。叫玉兒去取來布匹,自己用曬幹的水草把池子裏的鹽掃了起來,因為是石子鋪就的,所以基本保障了鹽的幹淨,但是畢竟沒有水泥,石子與石子之間的夾縫還是損失掉了不少鹽,即使這樣,這一掃起來一家子吃上個把月也是夠了。

朱老漢看到自家居然可以自己生產鹽,自是欣喜不已,對宋韻大加讚賞。以前隻是聽說過些許鹽的製作方法,但明月鄉裏還是沒一個人真正去嚐試過的。

朱家造鹽的事馬上就在明月鄉傳開了,第二天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圍到朱老漢家這邊想來“拜師學藝”,鹽池裏甚至有人還在用小刀刮殘留夾在石子之間的鹽。

宋韻其實也正有此意把“曬鹽法”傳授給大家,以實現明月鄉鹽的自給自足,與朱老漢商議後便帶領大家開挖鹽池。因為明月鄉本來麵積不大,所以宋韻決定全村隻挖三個鹽池(包括朱老漢家挖好的這個),以保證不占用過多其他土地的使用。宋韻估算三個鹽池足夠這一整個明月鄉的居民使用,三個鹽池視潮汐而定,不間斷的生產鹽,生產出來的鹽給村子裏的居民均分。

為保秩序,宋韻還與村民保持一條約定:明月鄉所有生產的鹽隻供明月鄉使用,不得帶出去私賣,一旦發現有人私賣,便剝奪他分鹽的權利。

村民們紛紛響應,可以不用出去買鹽了,真是天大的好事呀。於是村民不論老少,紛紛對宋韻感恩戴德,都說明月鄉來了個大秀才。宋韻再次與村民約定:此事不要張揚,不要讓官府知道,我們明月鄉村民安居樂業就好。

(大家別慌,我這是曆史改編文,後麵陸續會有很多重量級人物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