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ABC輪融資——不同階段的融資策略(2 / 3)

提高團隊執行力的正確做法:

第一,選擇合適的投資人。創業者選擇的A輪投資人,可以是先前和創業者合作愉快的天使投資人,也可以是對創業者有很多附加幫助的新投資人。總之,要選擇和企業的經營理念相一致的投資人,最好能對創業公司的相關業務發展起到直接推動作用。例如,某投資人在相關領域投了很多家企業,有很豐富的經驗,也可以提供很多的附加扶持。這樣的投資人可以看到企業發展的陷阱和機會,選擇他們,可以幫助創業者先知先覺,少走很多創業的彎路。他們能夠幫助創業者分析出競爭對手正在做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還能幫助企業迅速通過ABC輪融資,使其發展壯大。

第二,有前景格局觀。創業者要知道在ABC輪執行怎樣的任務,這是提高團隊執行力的重要方麵,反之,明確不了自己各個階段的任務和戰略,即便有再強的工作能力也是徒勞。通常,A輪融資的時候,創業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分析用戶的需求和解決用戶可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的問題。到了B輪融資,強調的就是企業的運營能力和執行力,如何通過這些獲得市場和規模化的用戶是這個階段的重點。例如運營、推廣、廣告、營銷等並不是一個人或一批人能夠做好的,它靠的是一個具有高執行力和高運營能力的專業團隊和外麵服務團隊的高效配合。

第三,知道融資規模。融資者和投資者談判之前,需要搞清楚三個問題:平均一年時間裏需要的資金規模是多少?用戶的需求是什麼?怎樣擴大規模?這些問題可以讓融資者大概估算出用戶的成長,企業對設備、存儲等硬件的剛性需求以及團隊的增長和應該招聘的人數,從而計算出實際需要的資金規模。不過,企業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突發情況,這就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所以,計算出來的金額乘以1.2之後,方能作為企業的實際融資額。如果融資者能夠把用戶的需求、經營規模、人員分配和實際融資額等情況清楚地告訴投資人,同時能夠對未來18~24個月的資金的需求做出仔細規劃,那麼投資人就會非常樂於同融資者溝通,並且有很大的概率願意為融資者提供資金和其他支持。

第四,融資前多問問題。作為創業者來說,向某個投資人申請融資之前,先和該投資人投過的公司交流心得是很好的方法,這樣做可以讓創業者了解跟該投資人合作的利弊。另外,和被投資人拒絕過的公司打交道,也可以讓創業者吸取經驗和教訓,增加融資成功率。最後,創業者就需要和投資人當麵談判了。這時候,創業者可以向投資人提問說:“你們的決策方式是什麼?”“你們的投資理念是什麼?”不同的投資人,他們的回答會不盡相同,這是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理念和文化,而這些理念和文化貫穿於整個投資團隊,會隨著ABC輪融資的開展,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創業團隊。

第五,做好本職工作。提高團隊執行力的關鍵還是把自己的業務做好,即使是在融資的時候,業務仍然是重中之重,如果融資妨礙到公司業務的進程,要學會果斷地放棄融資。因為現在創投市場非常活躍,投資人很希望尋找業務做得好、業績突出的企業投資。所以,應該讓業務改變融資進程,而不是為了融資進程而限製業務。

第六,把握住媒體公關的時機。有些企業建立之初就大肆地在媒體宣傳,幾乎每天都在做PR,但做到最後往往無疾而終,甚至導致企業破產,歸根結底就是沒有掌握好做PR(公共關係)的時機。PR確實需要做,但最好不要在A輪融資的時候就做,原因有兩點:一是處在A輪融資的企業一般情況下實力較弱,不具備啟動媒體公關的資金和精力;二是小團隊整體上對媒體的把握和理解能力上有待提高。所以對企業來說,等到B輪或C輪,公司的實力提升到一定的階段後再考慮PR是比較成熟的做法。

提高團隊執行力的錯誤做法:

第一,拒不轉型。很多創業公司在ABC輪融資的時候都會麵臨方向調整的問題,有些創業者雖然獲得了融資,有了轉型的基礎,但為了求穩,依舊維持現狀,使企業逐漸落伍,最終導致創業失敗。而聰明的創業者或者有經驗的團隊會迅速捕捉環境變量,第一時間獲悉市場動向,並且能應對千變萬化的顧客需求,最後依靠資金、技術和經驗成功轉型。

第二,高估自身水平。很多創業者在不知道怎樣融資的情況下就盲目自信,例如,創業者動不動就對投資人說公司價值10億美元或者說融資1000萬美元,這樣的創業者也多半不懂團隊,更不懂執行力。

第三,數據造假。有的創業者為了顯示自己團隊優秀,通過暗箱操作把用戶量、銷售額、利潤等數據修改掉。殊不知,這樣做既浪費錢又得不到好的融資結果,當投資人發現創業者的伎倆後,將會果斷終止合作,甚至會追究創業者的法律責任。

3.C輪融資的市場現狀

2014年,拿到A輪融資的企業有800多家,拿到B輪融資的企業有200多家,這些拿到A、B輪融資的企業大部分都會在2015年啟動C輪融資。但事實上,2015年拿到C輪融資的企業不足200家,也就是說,有80%以上的企業會在C輪融資的過程中失敗。因此,隻有了解和分析C輪融資的市場現狀,才能找出應對措施。

隨著電子商務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中國很多效率低下的傳統產業開始被顛覆和重組。新一代的電子商務公司終於可以不再依靠中國互聯網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利益,而是直接與那些動輒都是數百、數千甚至上萬億的傳統行業競爭。在O2O、F2C、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智能硬件等多個領域,初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以百度、騰訊、阿裏巴巴、新浪、網易、搜狐等為代表的第一代互聯網公司和以京東、58同城為代表的第二代互聯網公司以及以小米、滴滴為代表的第三代互聯網公司已經係統地為市場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創業者,而它們最青睞的就是天使投資。與此同時,資本界也是風雲變幻。大部分投資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金融機構開始回到了創業市場搞投資,加上已經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很多上市公司,導致天使和VC資金的募集非常容易。2014年,中國VC的募資金額為127億美元,同比增長170%,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一批由70後、80後甚至90後領導的投資機構開始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