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使投資——初期創業者的最佳選擇(3 / 3)

(3)高人一等型天使投資人

高人一等型天使投資人一般是商業人士出身,擁有很多成功的商業經驗,對商業問題有著足夠的自信,並認為自己的觀點明顯優越於創業者的觀點。他們普遍的特點是處事霸道,自以為是,消極待人,當創業者做出決策時,他們會歇斯底裏地進行挑剔。而受到這類投資人的影響,創業者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策,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營。

(4)官司型天使投資人

這類天使投資人總是與創業者在法庭上見麵。他們為創業者投資,不是希望通過公司的發展來賺錢,而是希望通過恐嚇、威脅和訴訟的方式來讓創業者妥協,並從他們那裏得到經濟補償。因為早期的創業者和企業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與這類投資人糾纏,所以這類投資人往往會以一種吃定創業者的態度來和他們談判。而解決這類投資人問題的有效方法是請一位專業的律師,並時刻和他保持聯係。

(5)鯊魚型天使投資人

鯊魚型天使投資人經常會利用創業者對融資和交易經驗方麵的缺乏,使他們成為自己的“債奴”。一旦創業者與投資者形成這種長期的債務關係,創業者就會事事受製於天使投資人,最終的結果便是創業者不得不對投資者卑躬屈膝。

(6)過氣天使

此類天使投資人有著嚴重的資金流動問題,雖然他們可能每天都參加俱樂部或商務會展,但實際上他們能投的資金有限,並且往往背負著或多或少的債務。也許他們會經常和創業者聯係,但談論的事情大多很空泛,最後總是在占用了創業者大量的時間後,投資的事情仍然遙遙無期。對於這類投資人,創業者應該敬而遠之。

(7)啞巴天使投資人

這類天使投資人雖然有錢,但可能是“暴發戶”。他們的專業知識不夠,也不熟悉投資業務,缺乏整體的投資能力。如果與他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可能一時半會兒看不出問題,可是時間久了,種種弊端便會暴露無遺。此類天使投資人很好辨認,隻要創業者多和他們交流一些融資上的專業問題,他們就會在膚淺的談論中露出馬腳。也許我們不願意和這類投資人探討投資問題,但最好也不要得罪他們,因為有錢人通常都會有幾個精明的朋友,這些人才是創業者真正應該發展的對象。

(8)經紀人式天使投資人

這類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使投資人,而是假扮成天使投資人。他們本身不會向創業者或企業投資,而是會利用各種手段誘使創業者簽署他向創業者介紹投資人的收費協議,並以此來達到自身盈利的目的。也許你認為對經紀人支付介紹費是值得的,但別忘了在正式融資時,分清經紀人和天使投資人。

對於初期企業和創業者來說,一定要在融資前製訂好融資計劃,認真為企業定位天使投資人。在與天使投資人合作時,還要分清他們的脾性,避免遇到不適合自己的天使投資人。

4.看清天使投資裏的騙局

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能夠在媒體上看到許多涉及巨額資金的創業項目,這對於初期創業者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誘惑。事實上,在商業市場上確實存在優質靠譜、前景明朗的好項目。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類項目畢竟還是少數,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都應該在實行商業行為前,理性地分析市場走向,冷靜地觀察企業的發展方向,切不可因為一時的貪念而陷入天使投資裏的騙局。

在談到融資騙局時,我們首先應該知道最典型的問題融資——泡沫融資。之所以說是問題融資,是因為泡沫融資隻能在短時間內滿足少數人的利益,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它卻是殆害無窮的。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的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股權價值,另一個是市場估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股權價值和市場估值是有區別的,但對於少數天使投資人來說,一個企業的市場估值與他們手中的股權價值是可以對等的。

舉個例子來說,王明在做一個前景良好的進口紅酒項目,在融資時得到了天使投資人張紅200萬元的投資,這筆投資占王明股權的20%。該項目上市之後,市場反應良好,項目估值為1000萬元。後來,隨著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王明的股權占有率變為60%,張紅的股權占用率變為40%,而王明60%的股權價值對應的市場估值為600萬元。那麼,是否可以說王明就擁有了600萬元的對等身家呢?

如果王明的項目又進入B輪融資,其市場估值上升到1億元,而由於股權的稀釋,張紅的股權占有率從原來的40%下降到10%。由於市場不穩定,張紅決定退出對王明項目的投資,於是就用20%的股權換取了2000萬元的現金。這裏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天使投資人的股權價值能夠和項目的市場估值對等呢?

其實,這隻是一種表麵現象,股權價值與市場估值的對等交換也隻停留在理論的層麵。在現實的商業活動中,由於各種因素的製約,股權價值和市場估值往往不能對等交換。而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在現實的融資中,真正應該集中注意力的地方是項目的市場估值。從所舉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起初的投資金額是一定的,則天使投資人的項目股權份額也就相對固定,之後的變量便隻有市場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