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融資租賃的特點與風險
融資租賃通常被人們稱作“設備租賃”或者“現代租賃”。簡單地說,融資租賃就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的要求和選擇,利用自身資金購買租賃物件,租給承租人使用,且收取承租人分期租金的金融行為。融資租賃是一種新型的金融產業,具有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於一體的特點。因為其對企業的信用和擔保等要求不高,所以這種融資方式通常適合於中小企業融資。那麼,融資租賃的特點與風險又有哪些呢?
具體來說,融資租賃具有七個方麵的特點。
(1)缺乏資金也能獲得資產
這種融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在“融物”。對於一些新創企業或者小企業來說,隻需付出少許的租金,就能為企業的發展引進先進的設備。這種融資模式也可以為大企業解決其對大型設備、工具的需求。通常來說,大型設備和工具如果以購買的形式來獲取,需要企業擁有巨額的資金實力。而有時候即使大企業有這種資金實力,大多也不會選擇這種方式。比如,一些商用航空公司會以租賃的形式來使用飛機。
(2)財務風險小
融資租賃與購買相比,前者可以分期均攤,後者是一次性支付。從這一方麵來說,融資租賃可以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以未來分期付款的形式來償還大筆的資金,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就是“借雞生蛋,賣蛋還錢”。
(3)簡單便捷,限製條件少
企業在運用股票融資、債券融資、銀行信貸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時,都會受到較多的資格條件限製,如抵押品限製、政府管製限製、銀行貸款信用標準限製等。而融資租賃卻很少有類似的限製條件,一般都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的要求做出對策,承租人隻需定期交付一定的租金即可。
(4)融資租賃具有不可解約性
一般來說,承租人所租賃的設備都是根據自身的要求而設定,如果承租人以退還設備為由,強迫出租人解除租賃合同,既是不合情理,也是不合法律的。同時,因為租賃設備是已購入商品,因此,出租人不能根據市場價格的漲跌而隨意更改對承租人收取的租金額度。
(5)租賃設備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處於長期分離的狀態
從法律層麵上來說,出租人擁有租賃設備的所有權;從租賃業務層麵上來說,承租人擁有租賃設備的使用權。因此,這兩種權力處於長期分離的狀態。
(6)承租人要承擔設備方麵的風險
在生產過程中,租賃的設備會出現老化、損壞、過時的問題,所以承租人要負擔這些設備的保養、保險、維修等費用並承擔與之對應的風險。
(7)租賃期結束後,承租人享有一定的權利
融資租賃結束後,承租人對設備可享有三種選擇權,分別是留購、續租以及退租。
融資租賃的特點鮮明,理解起來也相對簡單明了。與其他傳統融資方式相同,融資租賃看似簡單、易於控製,但其中也存在著較多的風險,而這些風險可以從四個角度來闡述。
(1)產品市場風險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在融資租賃、貸款投資等方麵都要考慮市場風險。比如,一家企業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引進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在利用設備加大生產的同時,會定期支付設備租賃費用。但如果該種設備生產的商品在市場上的價格持續走低,那麼這種市場風險便會在此時顯露出來。因此,在融資租賃之前,企業應該認真了解相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銷路、發展趨勢等,通過調查分析得出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在盡量規避市場風險的情況下,再進行融資租賃。
(2)金融風險
融資租賃是一種金融活動,自然也會具備金融風險,並且這種金融風險貫穿於融資租賃的始末。從出租人的角度出發,承租人如果不能按時支付租金,勢必會影響到租賃公司的運營。這就是一種金融風險,這種金融風險直接體現在承租人的還款能力上。因此,還租這種金融方麵的風險從租賃雙方簽訂合同的那一刻就已經出現了。
(3)貿易風險
因為融資租賃具有貿易屬性,所以這種融資方式也存在著貿易風險。總的來說,在融資租賃過程中,貿易風險無處不在。無論是訂貨談判時,還是試車驗收中都會存在著貿易風險。近代以來,商品貿易在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完善,一些配套的機構以及防範措施也先後在社會上建立。但是,一方麵由於人們對貿易風險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麵由於一些企業的管理經驗不足,許多措施無法落實,因此,貿易風險帶來的損失時有發生。
(4)技術風險
融資租賃的優點有很多,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它能夠以很少的資金付出為企業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產生技術風險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產技術是否先進,先進的技術能否滿足市場需求、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技術風險一旦發生,就有可能使企業生產陷入癱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無論哪種融資方式都會伴隨著相應的風險,因此,在準備融資之前,要做好規避風險的戰略方案。具體做法一般是,盡量多地列出相應的風險與對策,查閱有關案例,積累相關經驗,做出相應策略,把風險的概率減到最小,或是在充分的準備下,直接將風險扼殺在搖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