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職場讀心術:看穿職場中的心理詭計 (4)(2 / 3)

2.突然生氣、容易被激怒的同事

平常表現得成熟穩重,但會突然生氣、情緒暴躁,這種是具有依附性氣質的人。在平時的工作當中,他們是做事很踏實的正直者,不懂得變通,有點頑固,而且工作中有不滿或生氣時也不會表現出來,隻會往自己心裏放,看起來很溫和的樣子。但如果哪天累積到了臨界點,剛好又被激怒的話,此時他就會把累積的怒氣一次性爆發出來,而且會持續很久。

3.不停嘮叨的同事

不會著眼在小地方,而是針對整件事的重點去說問題。觀察力敏銳,思路明確,說話有條理,但經常發脾氣,嘮叨不停。也因為這樣,所以大家對他們都是敬而遠之。心機較重,過於認真,也是他們的性格特點,所以這一類人的朋友也不是很多。他們會在意自己的行為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有時在說完對方以後,自己又會感到後悔。

常言道,職場小社會。確實,職場是一個現實社會的縮影。在職場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碰到各式各樣的人物。然而,恰恰就是這些人決定著你職場生活的質量。因此,了解和研究職場同事的性情將對你職場生活的發展有著巨大意義。

從個性中透視工作能力

個性是決定每個人心理和行為的普遍性與差異性的特征和傾向,並且較為穩定的有機組合。一般來說個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性格和氣質兩個方麵。毫無疑問的是,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而氣質是與個人神經過程的特性相聯係的行為特征。與氣質相比,人們的性格差異更是多樣而複雜。

不過,一個人的性格與能力不同,能力是決定心理活動的基本因素,活動能否進行,這取決於你的能力;性格則表現為人的活動指向什麼,采取什麼態度,怎樣進行,等等。性格和能力是在一個人統一實踐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不過,它們一般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性格比能力更重要。因為在確定個人的工作價值觀及追求的工作目標之後,便可以此作為追求更美好、更充實的人生的動力與踏腳石。這樣,在工作時通常能夠發揮己長,且較樂意投入工作,對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因而更能勝任工作。

日本著名的職場研究專家伊藤友八郎擁有多年研究職業適性的背景,他指出,適職=能力×性格,而且性格比能力重要。職場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的性格與工作不合,那麼再好的能力也無法發揮。同時,按照性質不同,伊藤友八郎將一般職業劃分為孔雀型和貝殼型兩大類。

孔雀型包括行銷、門市、公關、廣告、業務、櫃台工作等,工作性質屬於開放的、主動的、多變的,獎懲分明、工時長、靠口才吃飯、薪水多少視工作能力調整。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大多性格開放積極、重視外表及形象、善於說服人、口才佳,運作及協調能力非常好。因此,在職場的人際關係上常常做得非常成功。

貝殼型包括事務員、會計、操作員、秘書等工作,工作性質屬於事務性、刻板的、勞務性、片斷經驗、重視細節、瑣碎的、繁雜的。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大多性格保守、注重細節、被動、我行我素、對人際溝通不關心等。因此,這一類人在人際交往中一般比較被動,在職場的工作上也常常由於人際關係的原因而給工作帶來負麵的影響。

此外,伊藤友八郎還認為,根據性格選擇職業,能讓自己的行為方式與職業工作相吻合,還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從而得心應手地駕馭本職工作。因此,作為職場的領導者要善於觀察,把握員工的性格,以便自己在職場上做到量才而用,把最合適的員工安排在最適合的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