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3天未解大便,出現便秘,可以用開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腸。
248.產後多長時間解大便
如果產前灌腸者,產婦產後2~3天才會解大便;若產前未灌腸者,產婦可能1~2天就解大便。因產後產婦臥床時間比較長,吃蔬菜較少,所以常常出現便秘。一旦在產後超過3天未解大便,應注意便秘的出現。但產前服過蓖麻油炒雞蛋的產婦,可能產後出現腹瀉,1天可瀉5~6次。這種情況不是因為飲食不好造成的,也不要緊張,可服用一些有收斂作用的藥物,如洛呱丁胺(易蒙停)、次碳酸鉍等,但大多數產婦不需服藥,1~2天後會自行好轉。
249.產後發生肛裂怎麼辦
產婦尤其產後出現便秘的產婦,往往同時出現肛裂。據統計,約占50%的有便秘的產婦產後發生肛裂。肛裂時大便帶有鮮血,同時產婦伴有便後長時間的肛門撕裂痛或燒灼痛,令人十分痛苦。肛裂使產婦不敢用力解大便,而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久,又會形成便秘,容易發生肛裂,形成惡性循環。
預防肛裂的發生關鍵在於預防便秘。產後便秘的預防在於改善飲食結構,適當早期下床活動,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等。一旦發生肛裂可以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溫熱)坐浴,每日1~2次,每次20分鍾,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肛裂的愈合。若便秘者,應予以治療。
250.產後發生痔瘡怎麼辦
婦女懷孕後,隨著胎兒的長大,子宮逐漸增大。腹壓增高及增大子宮的壓迫,使痔靜脈回流受阻,壓力增高而致靜脈曲張,於妊娠晚期明顯加重。產婦在分娩時長時間用力,也會使該部的靜脈淤血加重。產後便秘可刺激肛門引起痔瘡或痔瘡複發,而幹燥糞便在直腸內存留時間過長,也影響直腸的靜脈回流。所以產婦容易發生痔瘡。預防痔瘡發生的關鍵在於預防便秘,預防便秘發生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飲食要合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尤其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2)產後早下床活動,有利於腸蠕動的恢複及大便暢通,但不可過度疲勞,因過度疲勞也易誘發痔瘡。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出現便秘應適當采取措施,如開塞露塞肛或服用中藥潤腸片。
(4)每天做縮肛運動,每日2次,每次做20~50遍。
一旦痔瘡發生,可以每天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溫熱)坐浴,每天2~3次,以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洗後要拭幹,塗上痔瘡膏。
251.產後為什麼要及時排尿
產後產婦尿量增多,醫生常常告訴產婦要盡早自解小便。一般在產後4小時讓產婦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水腫、肌張力降低,以及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容易發生尿瀦留,而尿瀦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從而會引起產後出血,還易引起膀胱炎。因此,產後產婦要及時排尿。
252.產婦為什麼尿量特別多
在妊娠期,由於內分泌的改變,雌激素、孕激素及醛固酮的作用,使孕婦的新陳代謝發生改變,體內水鈉的瀦留增加。而水鈉瀦留是妊娠期的生理需要,起著穩定母體內環境的作用。其增加的水分,一部分瀦留在組織間,另一部分使血液稀釋。
分娩後情況發生變化,胎盤排出,胎盤循環停止,子宮縮小,大量血液進入體循環;胎盤激素撤退,醛固酮和皮質醇減少,組織間液的重吸收增加進入體循環;循環血容量上升,腎小球濾過率增多而鈉的重吸收減少,孕期瀦留的水鈉通過腎髒排出體外,因而產後尿量大大增加。在最初幾天裏24小時可達2000~3000毫升,尿量多是正常現象。
253.為什麼“坐月子”期間忌完全臥床
有人認為,“坐月子”就應臥床休息1個月,其實這對產婦的身體恢複是不利的。
一般產後第一天,產婦較疲勞,應當充分睡眠和休息,以使精神和體力得以恢複。產婦休息的周圍環境應保持安靜,從各方麵給予護理照顧。婦女懷孕後,由於胎兒的發育,子宮不斷增大,使腹部膨隆,特別是妊娠後期更為明顯,分娩後一時難以恢複。腰腹肌肉彈性的恢複,不隻是營養或臥床休息所能達到的,需要借助於適當的體育鍛煉,促進局部肌肉收縮。
因此,凡是沒有會陰撕裂傷、會陰側切手術、產道損傷、發熱、惡露不盡、身痛、腰痛等症狀,就應24小時後下床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增加食欲,減少大小便的困難,促進腹壁、骨盆底部的肌肉恢複,預防產後容易發生的尿失禁、子宮脫垂等並發症。如第一天至第三天做抬頭、伸臂、屈腿等活動,每天做4~5次,每次5~6下;1周後,可在床上做仰臥位的腹肌運動和俯臥位的腰肌運動,將雙腿伸直上舉,行仰臥起坐,頭、肩、腿後伸等運動項目;半個月後,可做些掃地、燒飯等家務,以利肌肉收縮,減少腹部、腰部、臀部等處脂肪蓄積,避免產後肥胖症,保持體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