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八、產後起居15問(3 / 3)

產婦分娩後,早期適量活動,還可促進消化功能,以利惡露排出,避免褥瘡、皮膚汗斑、便秘等產後疾病的發生,並能防止子宮後傾。單純臥床休息對產婦來講是有害無益的。運動不過量,就不會出現不良的副作用。

254.產婦為什麼忌睡彈簧床

有一則報道,稱某醫院收治3例產婦,因產後睡太軟的彈簧床,引起骶骼關節錯位、恥骨聯合分離等骨盆損傷。這3例產婦足月順產,生產時沒有造成骨性產道損傷,而且產後幾天身體皆正常。損傷都是因為在彈簧床上,翻身起坐時發病。

為什麼產婦睡彈簧床會導致骨盆損傷呢?

卵巢於妊娠末期分泌第三種激素,稱鬆弛素。此物質有鬆弛生殖器官各種韌帶與關節的作用,有利分娩。由於鬆弛素的作用,產後的骨盆失去完整性、穩固性,而鬆軟的骨盆,加上彈簧的彈力不好,壓力之下,重力移動又彈起,人體睡上儼如佛龕,左右活動都有一定阻力,很不利於病人翻身坐起。如欲急速起床或翻身,產婦很容易造成骨盆損傷。為此建議睡彈簧床者,產後宜睡一段時期的硬板床,等身體複原後再睡彈簧床。

255.為什麼產後忌過早瘦身

在正常情況下,女性懷孕後的體重是一定會增加的,通常要比懷孕前增加10~15千克,而寶寶降生後體重還要比懷孕前重5千克左右。這增加的重量包括增大的乳房、子宮和部分增加的脂肪。這些重量在度過產褥期(產後的42天)和哺乳期後會逐漸消失,所以新媽媽分娩後不要急於將這部分增加的體重減去。

在懷孕後期,孕婦盆腔內的韌帶、肌肉、陰道黏膜等都變得拉長、鬆弛,以利於寶寶的分娩。寶寶出世後,這些鬆弛的組織可以逐漸恢複到產前的狀態。

如果新媽媽在產後早早地節食,參加運動,必然要影響母乳的質和量,從而間接地影響寶寶的健康。並且,通常健美運動主要側重於軀幹和四肢的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腹肌緊張增加腹壓,使盆腔內的韌帶、肌肉受到來自上方的壓力,加劇了鬆弛的狀態。過早、長時間的健美運動使盆腔韌帶發生嚴重鬆弛後,會導致子宮、膀胱、直腸突向陰道,造成子宮脫垂、尿失禁和排便困難。這些症狀在產後往往不會馬上出現,而常常在10年後逐漸明顯,使這些媽媽們不得不到醫院就診。

一般情況下,產後運動可以在產後7天進行(剖宮產後10天),包括臀部上提、收縮肛門、仰臥起坐等,每天運動1~3次,每次3~10分鍾。另外,盡早開始注意飲食,應該在懷孕後就注意自己的飲食,不要過早地進食甜食和小糕點、餅幹等食品。

256.產後發燒為什麼要小心

產後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隻是頭痛腦熱而等閑視之。產婦在剛生過孩子的24小時內,可以發燒到38℃,但這以後,任何時候的體溫都應該是正常的。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乳脹可能發燒,但隨奶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後仍不退燒,就可能是別的原因。

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產褥感染。因為產婦體力比平時差,又有流血,子宮口鬆弛,陰道本來有的細菌或外來的細菌容易在有血時滋生,並竄到子宮和輸卵管。這時惡露有味,腹部有壓痛,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轉為慢性盆腔炎,長期不愈。毒性大的細菌,還可能引起危險的腹膜炎或敗血症。

發燒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乳腺炎,可以發燒到39℃以上,乳房有紅腫熱痛的硬塊。開始可行熱敷,用中藥和抗生素。如已化膿,就要做手術治療。乳腺炎往往是乳汁流出不暢,在乳腺內淤積成塊,再加上乳頭有裂口,細菌襲入惹起的禍患。所以產前就應洗奶頭,產後要揉散“奶塊”,治療乳頭裂口,也可用吸奶器幫助排乳,“防患於未然”。

257.產後患上哪些疾病忌哺乳

有些產婦可能患疾病,有些疾病不影響給嬰兒喂奶,但有些病則應從產後就忌給嬰兒喂奶,以免殃及嬰兒和影響母親的健康。患有以下疾病的產婦,從新生兒出生開始就應禁止哺喂嬰兒:

(1)患心髒病的產婦,喂奶會加重自己的心髒負擔,從而加重病情。

(2)患結核病的產婦給孩子喂奶,不僅對自己健康不利,還會傳染新生兒,影響其健康。

(3)患肝炎的婦女,如果哺乳新生兒會傳染給嬰兒,也不利於母親的康複。

(4)患慢性腎炎的產婦,喂奶和照管孩子,會因過度勞累,使分娩勞累不能得到休息,從而加重病情。

(5)患有乳腺炎的母親,不要給孩子喂奶,以免影響病情和傷害嬰兒。

(6)生下半乳糖血症或苯丙酮尿症患兒的產婦,不可給新生兒喂奶,也不要用其他奶類喂養嬰兒,以免嬰兒智力受損。

(7)患急性傳染病的產婦忌給嬰兒哺乳,以免傳染給嬰兒。同時,母親為治療疾病要用一些藥物,其中某些藥物可以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產生不良反應,甚至造成嚴重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