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精神病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類似躁狂、抑鬱、精神分裂症、神經病症樣的症狀都可以出現,但不管是何種類型,一般都具有突然發病、症狀以意識障礙和幻覺為主病情多變的特點,也往往因此而致使家屬毫無覺察,以致發生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
防治產褥期精神病,除了對產婦要補充足夠的營養和讓其充分地休息外,還要關心她們的心理保健,滿足她們的心理需求。首先,丈夫在孕前、產後要注意觀察妻子的心理變化,盡一切可能關心和體貼她,減少不良的刺激,使之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緒穩定;其次產前要做好衛生宣教工作,使產婦對分娩及產後的衛生知識有所了解,減輕孕婦對分娩的恐懼感和緊張感;三是助產時要注意消毒和無菌操作,以防感染,一旦發現感染要及時治療。如果發現產婦有精神方麵的異常表現,應及時到醫院請精神科醫生診治,以求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一般來說,產褥期精神病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趨向平穩而治愈。
261.產後生活的護理要點有哪些
(1)等待身體康複,恢複正常生活:嬰兒這位家庭新成員和我們一起回到家裏,盡管隻有1周沒在家,但大概都有一種長途旅行歸來時的親切感吧!
終於迎來了這個小小人,新的共同生活開始了。也許尿布髒了,也許肚子餓了,嬰兒一旦不舒服馬上就啼哭起來。不管怎麼說,生活規律打亂了,做媽媽的常常感到很疲勞。這時候要請丈夫幫忙。在等待身體複元的過程中,漸漸地恢複正常生活秩序。希望創造出輕鬆的生活氣氛,有時間不妨泡一杯紅茶,抱著愉快的心情,邊喝茶邊欣賞自己的寶寶。
出院後直到第2周都要在床上度過。最初的第1周可躺躺、起起;第2周的後半周開始,起床的時間長一點;第3周開始下床,逐漸使身體習慣。
嬰兒也好,家裏人也好,在一個房簷下生活到相互適應,還需一段時間。做媽媽的精神不安是共同生活的大敵,要珍惜時間好好休養。白天在嬰兒睡覺的時候盡量安排好時間,自己也要補睡一覺,以保證睡眠充足。
(2)產後做家務應從第3周以後開始:能夠開始幹些家務是從第3周以後,在這之前可讓家裏其他人幹。如果是小家庭,丈夫又很忙時,下決心請保姆也是一種好辦法,當然也可以請親朋好友幫忙。
產後應避免馬上幹一些類似做飯、飯後收拾衛生等長時間站立的家務活。如果確實想活動活動,在廚房溫度適宜時,可在產後第3周,在別人的幫助下一點一點開始做起。
正式的掃除要在第4周以後,彎腰擦洗、掃除庭院要從第5周至第6周後循序漸進。使用吸塵器打掃也是如此。
恢複順利的產婦從產後第3周開始,可以用洗衣機洗衣服,用手洗要在第4周以後。
(3)充分攝取營養、控製飲酒和吸煙:產後為了身體複元和哺乳的需要,每日3餐要均衡攝取營養,這一點很重要。
產褥期所需的營養,1天需要10.5千焦(2500卡),比平日多30%以上。要多吃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類的食品,鐵質也很重要。
另外,為了乳汁充足,要充分補充牛奶、湯、果汁等含水分多的食物。大豆製品、動物肝髒等多種材料雜煮也是下奶的好食物。
酒精及香煙在哺乳期間應當控製,咖啡及紅茶等帶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辛辣物不要吃得太多。
(4)產後1個月後才能外出:產後1個月過後可以外出,但不能去很遠的地方,從到附近買東西開始,再漸漸走遠。6周過後,可以騎自行車或開車,也可以帶嬰兒一起散步。
但是不管怎麼說,長時間步行及乘車都是造成子宮下垂的原因,所以外出盡量控製在短時間內。四處參觀、步行觀光這樣的旅行及海外旅行,至少要在2個月以後。
分娩後的女性是最美的,隻要注意身體清潔及服裝打扮,就會成為瀟灑的媽媽。當然,育兒和家務確實繁忙,但是幹淨利索的裝束會使人心情舒暢,產生輕鬆愉快的感覺。最好去美容院剪剪頭發,做一個新發型。產後3天可以使用淋浴,惡露消失以後得到醫生許可也可以盆浴。
產後再來月經前,皮膚可能出現生理性障礙,如出現斑點、雀斑,頭發也脫落。這些都是因為卵巢荷爾蒙減少的原因,此時應多攝取些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及碘、鈣等礦物質。按摩頭皮也可預防毛發脫落。
(5)度過出院後育兒疲勞的難關:最近聽說美國及英國等國,都把產後病房叫做“眼淚病房”。丈夫和探視的人離去之後,產婦一個人因為不安和孤獨,每到夜裏就哭泣,由此而得名。出院後,由於照料嬰兒過度疲勞引起的煩惱是常有的,也是應該認真對待的。
第一次做母親的人,從初次照料嬰兒的實際情況看,碰到的全是育兒書上沒有的問題。如“牛奶的量是否合適”,“老是夜啼是否病了”等,如有人稍微指導一下,什麼事也沒有。但是因周圍沒有可商量的人,常由不安、疲勞、孤獨發展成有點神經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