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丈夫最重要的是能給予直接、親切的關懷,如早點回家幫助照料嬰兒等。
另外,去附近公園散散步,與帶孩子去公園玩的年輕媽媽交談,都是可取的。
262.產後為什麼會發生脫發
有的婦女生完孩子後,每天會掉很多頭發。據統計,產後2~6個月內,35%~45%的婦女出現產後脫發,醫學上也叫“分娩性脫發”。出現這種脫發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與以下幾方麵有關:
(1)與雌激素的水平有關:雌激素有刺激毛發生長的作用,雌激素高時頭發更新慢,低時更新快。妊娠期雌激素水平高,產後雌激素恢複正常,出現產後脫發。
(2)與精神因素有關:產婦家庭瑣事增多,往往身心比較疲勞,有時難免情緒低落,神經功能紊亂,頭皮血管神經供血減少,毛發營養不良。
(3)與產後頭部衛生欠佳有關:許多產婦“坐月子”期間不洗頭,結果在頭皮上積聚一層油脂、灰塵,而產後出汗又較多,這樣汗與灰塵積聚在一起,容易引起毛囊炎或頭皮感染,使頭發自然脫落。
(4)產後挑食、偏食:也會使毛發營養不良,頭發容易折斷、脫落。
產後脫發大多是生理現象,在產後6~9個月會自行恢複,不需要特殊治療。如果脫發嚴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1、穀維素等。
263.產後腰痛的原因是什麼
許多新媽媽產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現象。產生腰痛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因為懷孕期間腰部負重增加,脊柱前凸,背伸肌群持續緊張,造成後腰下部或骶骨以上肌肉群的“疲勞性疼痛”;另一方麵是一些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大都躺在床上,很少活動,這也會造成腰肌疲勞而加重腰部酸痛。所以,我們建議產後當體力開始恢複以後,就應該盡早地開始運動,更多地站起身來稍做運動,以免造成腰部肌肉的疲勞性損傷。另外,脊柱兩側分布著多個穴位,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由家人幫助,輕叩並按摩背部,對緩解產後腰痛很有幫助。
264.產後會陰部應該如何護理
產後會陰部可因分娩時胎先露的壓迫及助產的操作,局部發生輕度的充血、水腫,或有會陰部的裂傷、側切傷口。而會陰部因其解剖特點很容易被尿液、大便及惡露汙染,如不注意清潔衛生,易引起產褥感染,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所以會陰部的護理非常重要。
產後可以用1:5000高錳酸鉀液或0.1%苯紮溴銨(新潔爾滅)衝洗會陰,每天2~3次或於大小便後衝洗,盡量保持會陰部清潔及幹燥。會陰部有縫線者,應每天檢查傷口周圍有無紅腫、硬結及分泌物。於產後3~5天拆線。若傷口有感染,應及早拆除縫線,創麵每天應換藥,並用紅外線局部照射,盡量暴露傷口,保持表麵幹燥促進愈合。會陰部腫脹者,可用50%硫酸鎂溫熱敷或75%酒精濕敷。平臥時應臥向傷口的對側,以免惡露流向傷口,增加感染的機會。會陰傷口完全愈合大約需2周。以後可以改為每天1次會陰擦洗。產後月經墊要用消毒後的衛生巾或其他衛生用品,衛生用具及內衣、內褲要勤洗勤換,洗後應在陽光下暴曬,以達到消毒殺菌的目的。
265.產後出汗多應怎樣護理
產後出汗多,主要是皮膚的排泄功能旺盛,將妊娠期間積聚在體內的水分,通過皮膚大部分排泄出體外。所以產後出汗多不是病態,而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擔心。
產後汗多雖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要加強護理。首先,室內溫度不要過高,要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其次產婦穿蓋要合適,不要穿戴過多,蓋的被子不要過厚。出汗多時用毛巾隨時擦幹。有條件的話,每晚洗淋浴;沒有條件,可以每晚用溫水擦洗。但要注意不要受涼,產婦的內衣、內褲要及時更換。
有人認為,產婦產後怕見風,要捂著,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要門窗緊閉,穿厚衣,戴厚帽。實際上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容易使產婦產後中暑、虛脫,給易出汗的產婦“火上澆油”。所以,應避免這些不良習慣。
266.如何才能使子宮盡快恢複原來正常的位置
經過妊娠與分娩後,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韌帶也隨之鬆弛,子宮的位置可隨著體位的變化而變化。如果產後經常取仰臥位,就可能遺留子宮後傾而出現腰膝酸痛、腰骶部墜脹不適等症狀。因此,為使子宮保持正常的位置,應進行“子宮複原運動”。
分娩後,早晚可行俯臥位(但注意不要擠壓乳房),每次俯臥時間20~30分鍾。平時可采取側臥位,仰臥時間不要太長。分娩後10天起,早晚各做1次胸膝臥位,每次持續10~15分鍾。胸膝臥位姿勢要正確,胸部與床緊貼,盡量將臀部抬高,膝關節呈90°角。注意有高血壓、心髒病及飯後等不易行胸膝臥位。
267.產後會陰血腫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