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西方有佛拜真如,菩提薩埵有華嚴.(2 / 3)

然則真經東渡事關西天佛法莊嚴,更事關天下千萬蒼生,哪怕是她的心中對如來佛祖有萬般虔誠恭敬,也難以比擬她對三界的大愛。

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話宛如葉落深澗,未引來一絲回音。

如來佛祖仍在靜靜參禪,穩若磐山,靜若秋潭。

這時,一旁蓮台之上,一個男子禪定漸醒,雙眸啟張。

他容顏清雋,眉清目秀,一雙眼瞳看上去柔和似水,實際上卻堅毅萬分。

凝雪般的長發垂拂而下,更是為他平添了幾分傲然的風骨。他身穿一襲翠青色的長衣,一件寬大的袈裟平整的斜披在他的襟前。一輪蓮花寶相懸於他的身後,瑩瑩佛光清輝如許,映襯得他萬分聖潔。

無量行德,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是禮德和大行願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誌願,在世間弘揚諸佛的理德與定德。

普賢菩薩看著眼前的觀音菩薩,從她的眼中,普賢菩薩看到了她心底的憂慮和焦急。他望了一眼仍在禪定的如來佛祖,搖了搖頭說道:“觀音大士,真經東渡此事,何需如此商議?”

聽聞此言,觀音菩薩別過頭,她行了個禮,問道:“不知普賢大士意下如何?”

普賢菩薩的聲音肅穆而莊重:“如今天地間業障橫行,芸芸眾生於世間遭受苦難,亦有妖魔肆虐三界六道。佛救亂世,真經為我佛國至寶,我佛以真經教義平天地苦厄,度化萬千,可謂是救世至典。”

他輕輕一頓,續而堅定的說:“我認為,真經於我佛國意義重大,不可遠渡東天。”

觀音菩薩聽罷,她的眸中劃過一絲沉思,她說道:“東天神庭並非皆是善類,傳聞玉皇大帝近來以苛政統禦三界,對妖族和人間更是采取高壓態勢,他們的種種作為與我佛思想大相徑庭。”

“東天諸神未免過於醉心武道強權。”普賢菩薩說道:“我佛崇尚大慈大悲,行善人間,我們的力量來自天地萬千生靈彙集而來的願力,這種大德境界豈是東神可以比擬?”

“莫要小瞧了道門術法。”觀音菩薩輕歎一聲說:“他們的修業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千奇,我很擔心如果真經落入東天,會被作何用途。”

“真經乃天成瑰寶,受我千佛萬載禮誦,加持其上的願力天地獨一。”普賢菩薩沉聲說道:“我佛之偉力,東天諸神怎窺一二?”

這時,一旁的一位身披黃袍的男子,淺笑吟吟。

他揚起頭來,從他的目光中,似是可以窺見他所承載的萬千睿智。

再看去,可見他麵色和煦,飄逸寧人,斜飛的英挺劍眉間,是他明亮卻又蘊含著銳利的明眸。黑亮垂直的發隨意的披拂而下,在瀟灑中全無半絲疏狂的意味,反而是清雅以極,大有智者之象。

他的上身隻款款披有一襲明黃袈裟,在他的左掌心中浮有一朵青蓮,而在他的右掌心中浮有一柄約有寸長的曲刃短劍。一蓮一劍相互輝映,剛柔並濟中,氣勢凜然。

廣慧悟智,大智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所具有無盡大智慧,大明徹,大神通。為眾生開示淨行法門,進入妙吉祥境界。同時,也往來人世廣布德澤利益三界眾生,來圓滿諸佛業果。

作為最負智慧的菩薩,文殊菩薩的話堪稱金科玉律。

普賢菩薩自然想到了這一層,他望向文殊菩薩,問道:“不知文殊大士如何看待此事?”

文殊菩薩笑了笑,說道:“權衡利弊,此事我也更為傾向於拒絕東神的請求。”

“文殊大士也是如此想法?”觀音菩薩的語調中有了些許訝異,她不曾想到,文殊菩薩的立場也會是如此篤定。

“我佛奉真經為至典,教化世人普渡眾生皆以此為綱領。”文殊菩薩笑答:“若是真經東渡,無異於是動搖了我佛國根基。”

“那這般說來,我們大可以拒絕了東天神庭的要求。”普賢菩薩的話語中,氣勢凜凜。

文殊菩薩搖了搖頭,他平靜的說:“不可莽撞,我們諸佛雖是有萬願加持,但是我們仍然不可輕視東神,他們的實力我們尚無領教,若貿然拒絕,恐怕會因此與東天神庭發生摩擦甚至爆發戰爭,對於三界而言,無異於是一場浩劫,所以我們一定要慎重而行。”

“那文殊大士有何想法?”觀音菩薩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