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場 大廳(2 / 3)

“然後,我把夾克從他的身上剝下來,自己穿上。還好,濺到毛衣上的血跡不是很明顯,甚至連我握刀的手上都很幹淨。那件毛衣就藏在我房間衣櫃的最下麵。前幾次的例行檢查中,你們都太客氣了,怕我會在意,所以都沒翻到底層,這倒讓我逃過一劫。不過,就算現在把毛衣拿給你們,恐怕也辨認不出血跡了。”

“殺完人後,我幾乎陷於半瘋狂的狀態。等我回過神來,才發覺自己正拚命地把上田的右手往床架上綁。但他早就死了……”

聽到這裏,眾人似乎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這個凶手呀,明明用刀子刺穿了死者的心髒,但還是不放心,怕他倒在地上後還沒死透。我想他之所以沒有用在門閂下放置雪塊的方法來製造密室,是因為這個方法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他當時想做的,就是盡早把門鎖上。”

“製造密室的方法就像那個學生說的一樣,是用鉛球嗎?”牛越問。

“正是這樣。”

“雖然當時你很慌亂,但歪打正著地讓上田手上的繩子成為了‘凶手是在室內行凶’的最佳證據。因為你根本就沒有進入下一間密室,所以這個伏筆自然給警方製造了很大的困擾,真是功效卓著啊。”

“然而,上田在他尚未失去意識之前,發覺自己的手臂正被人往上吊。於是他就想到了留下‘Dying Message’——死前留言。他雙手舉成V字形,這在旗語中表示‘ハ’。他也是偶然學到的,在旗語中,大多數的字符隻有通過兩個動作才能表示,但唯獨這個‘ハ’字隻要一個動作就可以完成。”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隻是打出一個‘ハ’字,很難讓人想到指的是‘濱本’,因為在這家中還有一個‘早川’。所以他接著又去想應該怎樣表示‘マ’。‘マ’這個字需要兩個動作,先是左手向左平展,右手和左手呈三十、四十度角,放在斜下方,然後還要舉起旗子在頭上交叉,以示‘マ’字尾巴上的那一點。但說實話,光要完成這兩個動作,就很難為將死之人了,何況還要讓發現的人認出來。”

“於是他就想到了用腳。旗語也叫手旗旗語,從字麵上理解,是用手表示的旗語,所以雙腳無用武之地。他想到了用腳做出了‘マ’字的形狀,那尾巴上的一點,就是用血塗在地板上的圓圈。”

“以上就是這具屍體為何會‘跳舞’的原因。關於手旗旗語的這幾個動作,我曾在圖書室裏的百科全書上確認過。接下來說明殺死菊岡榮吉的方法……”

“慢著!禦手洗君,不是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嗎?”我說,在場的客人們亦有同感,紛紛議論起來。禦手洗仍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看來他早就知道了所有問題的答案,隻是懶得說而已。

“雪地上的兩根木棒是做什麼用的?”

“還有偷窺我房間的那個人偶呢?”

“為什麼三十分鍾後才聽到死者的慘叫,請說明一下!”

大家爭相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那種事情……”禦手洗憋著沒說出“還用問嗎”這四個字。

“哎……好吧,那麼,該從哪裏開始說好呢?這幾個問題都是相互關聯的。石岡君,那兩根木棒你應該明白了吧?要消除雪地上自己的足跡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蹲著倒走,或者一邊走一邊用手擦,但因為是在同一條路上往返,這樣做的話很容易被揭穿。那怎麼做才好呢?很簡單,再下一場雪就好了,而且隻是下在走過的地方。”

“我的天啊!難道要跳求雪舞。”我剛說完,禦手洗就像看傻瓜一樣看著我。

“咳咳,總之,讓老天爺下雪,而且隻讓雪落在走過的地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麵對他如此的眼神,我隻能表現得稍微嚴肅一些。

“你的腦筋需要‘逆轉’一下,不是讓雪下到走過的地方,而是走在雪能夠下到的地方。”

“哎?那要怎麼做才能下雪?”

“當然是利用屋頂嘍,隻要讓屋頂的雪滾下來不就行了。湊巧的是,那天下的是粉雪,如果是一般人家的屋頂,隻要不刮大風,雪隻會筆直地落在屋簷下。但要考慮這房子是傾斜的,所以從屋頂落下的雪,會堆積在距離屋簷兩米左右的地方。”

“哈哈!我明白啦!”牛越大叫道。

“但是這個範圍有限,也就是和屋頂房梁平行的一條直線之內。為了防止走出線外,最好能在地上畫好線段,然後沿著那條線往返。但特意這樣做的話就太麻煩了,而且隻要下過雪,那條線就會被雪遮住。這就是理由,明白了嗎?”

“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插兩根木棒?”

“是記號啊!用來代替畫線,那兩根木棒之間的最短距離正好位於房梁平行線的正下方,也就是應該走的路線。從遠處眺望,木棒就正好插在屋頂前端的垂直線與地麵的交界處。晚上看不清自己的足跡,所以在去的時候就以西邊的木棒為基準,回來的時候以東邊的木棒為基準,這樣就可以一邊走直線,一邊消除腳印。回來的時候,當然也不會忘記把木棒拔起來帶回去當柴燒掉。”

“當然,如果殺死上田後雪還在繼續下,這個詭計就沒有實行的必要。這是為了防止雪停的後備計策,但在當天卻派上了用場。”

“哦!殺死上田後,再爬上屋頂讓雪落下……”

“是讓雪降下來。”

“原來如此,我好像明白了……”

“那麼接下來……”

“等等!那十號室附近被拆散的人偶究竟是怎麼回事?也應該有理由可以解釋吧?”

“那還用說麼,那個人偶所在的地方是屋頂降雪的範圍之外,所以……”

“哎!讓我想想……讓我想想……果然,還是和足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