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運用第一印象與同事共樂(2 / 3)

張冠李戴,嫁禍於人;

對方設下圈套害你吃虧上當;

捏造不利於你的證據;

捕風捉影,散布謠言;

旁敲側擊,笑裏藏刀;

在你和好友間製造是非;

在你和上司間挑撥離間。

這些使許多人在人際交往中遇挫,不少上班族不得不明哲保身,“冷眼”看工作中的夥伴,免得自己吃虧上當。“冷漠”應付同事,免得太熟悉了,什麼秘密都被對方知道。“冷淡”處理辦公室的社交活動,漸漸地,也就被大家“冷落”,坐了“冷板凳”,對別人自然“冷酷”。聽到同事“冷嘲熱諷”和“冷言冷語”是最難受的事,被“放冷箭”更是氣人。但是,大家冷來冷去,形同路人,如何能一起工作呢,又如何能執行同一任務?這顯然對“做事”不利。解決的方法當然不能再依賴“冷”,光靠“溫”也是不夠的,而需要有更多的“熱”。熱的心首要是對工作、對同事都積極。熱的態度,如關心同事、見麵打招呼、買些小東西、參加集體活動,寫些小卡片……都是方法。此外,不苛責、不強求、不論斷、不說長道短、不袖手旁觀……都有助於改善冰冷的氣氛。

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想得到新環境、新同事的認可和接納,必須得首先主動敞開自己的心懷,從一開始就要講真話、實話,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要以你的坦率獲得新同事的好感和愛戴。

你敢於說真話、說實話,朋友為你的誠實所感動,便會從內心深處喜歡你,他給你的回報也將是說真話、說實話。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動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

肝膽相照,赤誠相見,才會心心相印。一個人如果離開了真誠,則很難適應新環境,也很難被新環境所接受。

搞小圈子有害無益。與同事相處太遠了當然不好,人家會認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讓別人說閑話,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誤解,認定你是在搞小圈子。所以說,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同事關係,才是最難得和最理想的。有人認為“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這話有一定道理。

一天,公司來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別人,正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將會成為你的拍檔。上司將他交托與你,你首先要做的是向他介紹公司的分工和其他製度。這時候不宜跟他拍肩膀,以免惹來閑言閑語。

應堅持公私分明,在公司裏,他是你的拍檔,你倆必須忠誠合作,才可以製造良好的工作效果。

私底下,你倆十分了解對方,也很關心對方,但這些最好在下班後再表達吧,跟往常一樣,你倆可以聯袂去逛街、閑談、買東西、打球,完全沒有拘束,隻是奉勸你一句,閑暇時,以少提公事為妙。

當一位舊同事吃回頭草,重返公司工作時,你有必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因為舊人對你和公司都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說,他並不需要時間去適應。

首先你得清楚,這位仁兄以前的職級如何?與你的關係怎樣?他的作風屬於哪種類型?如今重返舊巢,他的地位有什麼變化?

此君若以前與你共過事,請不要在人前人後或他麵前主動再提以往的事,就當是新同事合作吧,避免大家尷尬。要是他過去與你不相幹,如今卻成了拍檔,不妨向對他有些了解的同事查問一下他以往的曆史,但要輕描淡寫,不留痕跡。

如又遇某位同事生性暴躁,常因小事就嘮叨,不已,雖則事後他會不把事情放在心上,但事前的粗聲粗氣或強烈反應,卻叫你悶悶不樂。暗自神傷,隻會害苦了自己,何不想個改善之法呢?須知道,同事相見的時間往往比家人還多,經常如鯁在喉,這太難挨了吧,恐怕還會影響工作情緒。

對付這些脾氣剛烈之人,最佳辦法就是以靜製動。請不要誤會,這並非是要你凡事都采取“忍耐”的策略,相反,而是要積極主動。

細想一下,有同感的肯定不隻你一個人,所以不妨就由對方猛烈地訴說下去,你卻處之泰然,保持緘默,即使有其他同事表示不平,你也應堅守原則,直至事情明朗化,對方的態度平和下來,你再擺出明白事理的態度來。細心將事情分析,如此,你必能戰勝對方。

你應當學會體諒別人。不論職位高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範圍和責任,所以在權力上切莫喧賓奪主。不過要記著永不說“這不是我分內的事”這類的話,因為過於涇渭分明隻會搞壞同事間的關係。

也不要道人長短。比較小氣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難免說東家長西家短,成熟的你切忌加入他們的一夥,偶爾批評或調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倒是無傷大雅,但對同事的弱點和私事,保持緘默才是聰明的做法。

別找同事做知己

在公司裏和同事走得太近,將自己的家譜都擺給別人看,這樣對自己是不利的。永遠記住,你們隻是工作關係。

剛進公司,你便和小玲打得火熱,整天形影不離。

幾個月下來,小玲對你的家務事清清楚楚,她聽到你媽媽在電話上嘮叨,知道你叫男朋友的昵稱,再加上你們形影不離(上班時間),吃中飯時通常是你傾吐心事的時候,這一切讓你覺得能交到這麼貼心的朋友真好。但是如果三個月後,你升官加薪而小玲沒有,更巧的是,你成為她的上司,這時你想,身為你最好的朋友,她應該會替你感到高興吧,希望如此。但是,權力與金錢常常會改變許多人的想法,尤其是關係到一個人的前途時。如果小玲不再是你的朋友,你這時可能會開始擔心你以前透露給她的所有秘密。

某位先生剛剛調入某單位一個月,一個月來由於他處處小心做事,每每笑臉相迎,所以同事們對他的態度也頗為友善。一次,他和一位同事談得很投機,便將一個月來看到的不順眼、不服氣的人和事通通向這位同事傾訴而後快,甚至還批評了科裏一兩個同事的不足之處,借以發泄心中的悶氣。

不料,由於對這位同事了解甚少,這位同事竟是個翻雲覆雨之人,不出幾日便將這些“惡言”轉達給了其他同事,立刻令這位先生狼狽至極,也孤立至極,幾乎在科裏沒了立足之地。這時,這位先生才如夢初醒,悔不該一時激動沒管好自己的嘴巴,忘記了“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你調入的單位越大,人際關係就越複雜,因為大單位不像小單位,彼此關係一目了然。在大單位中利害關係複雜,容易產生一些“派係”問題,上司都希望得到屬下的支持,因此新進人員往往易卷入這場“派係”鬥爭中去。因此,一個新進人員必須多聽、多看、多了解單位內的人際關係,盡量冷眼旁觀,不要卷入不良的“派係”鬥爭中,以免陷於被動。由此看來,初到新環境中必須學會與同事保持一段距離,凡事慎言而行,適可而止。在大家麵前不要輕易顯露行動及言行,學習做個聆聽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公平對待每一位同事,避免建立任何小圈子。對謠言一笑置之,深藏不露,如此才能盡快適應新環境,打開新局麵,成為辦公室中的勝任者,而非受害者。

適當表現自己

表現自己並不錯,在現代社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和優勢,是適應挑戰的必然選擇。但是,表現自己要分場合、分方式,如果表現得使人看上去矯揉造作,那就另當別論了。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平時工作積極主動,表現很好,待人也熱情大方。一天,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那是在會議室裏,當時好多人都在等著開會,其中一位同事發現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而吉米似乎有些身體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邊往樓下看,突然,他走過來,一定要拿過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來同事差不多已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幫忙,可吉米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隻好把拖把給了他。

剛過半分鍾,總經理推門而入,吉米正拿著拖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拖著,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

從此,大家再看吉米時,頓覺他假了許多,以前的良好形象被這一個小動作一掃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人掌握不好熱忱和刻意表現之間的界限,不少人總把熱忱的行為演繹得看上去是故意裝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人學會的是表現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熱忱,而熱忱絕不等於刻意表現。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他人,在應當拚搏的時候撒上一把汗,真誠自然,誰都會讚許。而不失時機,甚至抓住一切機會刻意表現出自己“與群眾打成一片”、“關心別人”、“是領導的好下屬”、“雄心勃勃”,則會讓人覺得虛假而不願與之接近。

威廉·溫特爾說:“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

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的羽毛一樣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現就會使熱忱變得虛偽,自然變得做作,最終的效果還不如不表現。

許多人在其談話中不論是否以自己為主題,總有突顯自己、主張自我的表現,這種人雖說可能被人高估為“具有辯才”,但是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顯得輕浮”或經常想“引人注目”等,而常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不露聲色,他們與同事進行交談時多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後者給人以距離感,而前者則使人覺得較親切。要知道“我們”代表著“他也參加的意味”,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異的人劃為同一立場,並按照自己的意思影響他人。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從來杜絕說話帶“嗯”、“哦”、“啊”等停頓的習慣,這些語贅可能被看作對開誠布公還有猶豫,也可能讓人覺得是一種敷衍、傲慢的官僚習氣,從而令人反感。真正的展示教養與才華的自我表現絕對無可厚非,隻有刻意地自我表現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這種方法來交往的。

優越感要不得。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卻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喜歡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希望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引得別人的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在無形之中形成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那種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羨慕和嫉妒的心態。李先生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一位相當得人緣兒的幹部,按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很難不得罪人的,可他卻是個例外。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裏,幾乎在同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勁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對同事說每天有多少人找他幫忙,哪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他送了禮等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還是由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症結到底在哪裏。

從此,他開始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讓他們把成就說出來,遠比聽自己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有時間與同事閑聊的時候,他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歡樂炫耀出來,與其分享,而隻是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成就。

老子曾說過“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說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卻顯得愚笨。這句話告訴人們,必要時要藏其鋒芒,收其銳氣,不可不分青紅皂白將自己的才能讓人一覽無餘。

另一方麵講,做人還是謙虛一些好,謙虛的人往往能得到別人的信賴,因為謙虛,別人才不會認為你會對他構成威脅。你會贏得別人的尊重,與同事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因此,我們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我們必須學會謙虛,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受到歡迎。

避免同事排擠你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同事突然一改常態,不再對你友好,事事抱著不合作的態度,處處給你設難題刁難你,出你的洋相,看你的笑話,你就得當心了,這些信息向你傳送了一個危險信號:同事在排擠你。被同事排擠必然有其原因,這些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近來連連升級,招來同事妒嫉,所以他們群起排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