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讓上司從第一印象開始欣賞你(3 / 3)

對其他部門的人,不管是誰,也不要忘記讚美他們。一件西裝、一條領帶,甚至看到人家心情好的情形等等,都可以作為讚美的對象。不過,這些讚美應該在私下用親切而穩重的語言表達。如果你是在大庭廣眾麵前大聲叫喊,可能反而會得到相當惡劣的反效果。

6.善盡槍手的“職責”

若上司不擅長舞文弄墨,身為下屬的你就應該發揮一下“槍手”的才幹了。這種人有如上司的左右手,極受上司的禮遇與尊重。

假設必須在客戶的公司刊物上做商品的宣傳廣告,雖然事詢的交涉是低層職員苦口婆心爭取到的,但是,這時候還是用上司的名義刊登較好。當然,最初的擬稿作業仍舊要委托給你。

稿件完成後先讓上司過目,一番增補修減後再交給客戶。

身為屬下的你隻要不露形跡,默默耕耘,使自己扮演成幕後功臣,並安於這樣的犧牲,是對上司強而有力的“奉承”。

7.認真實踐上司無意的談話內容

跟上司一起用餐時,對上司偶爾吐露的話要牢記,並在恰當的機會中加以實踐。例如上司說:“最近聽說有家雜誌曾刊載各界名人演講酬勞一覽表,有機會的話真想看看。”這時就要抽空到書報攤或書店,找上述的一覽表買回來呈給上司看。雖然上司的話和工作根本扯不上關係,可是做下屬的應該有隨時聽候差遣的心態。在可能的範圍內,對上司的一言半句都應給予實踐。

雖然上司說話並不期盼別人來做,甚至沒有一點渴望的語氣,可是下屬若對上司的話都認真地遵守執行,卻是很討人喜歡的。

將上司無意的談話當真地予以實現,這是很能博得上司歡心的行為。

與不同類型的上司相處

上司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情緒、脾氣、偏好等等與他人無異的性格特點。作為聰明人的你,想必不難找到並且找準上司的這些特點,從而決定自己該如何與其相處。

有些人天生脾氣暴躁,情緒容易失去控製,這種上司常常為了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甚至公開斥責下屬。

據心理學的推斷,經常令下屬驚怕的上司,隻是權力欲作祟而已,你也沒有可能請他去見心理醫生,可以做的,就是自我保護了。

當上司大發雷霆時,不要推卸責任或試圖解釋,冷靜地說“我會注意這情況的。”或“讓我立刻去調查!”然後離開辦公地方。既然目標已在眼前消失,他就沒有咆哮的對象了。

另外,有的時候,你真正體會到“左右做人難”的滋味,因為你的上司經常朝令夕改,讓你不知所措。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什麼行動都遵照他的意旨,隻是既然有了“隨時改變”的心理準備,凡事未到最後期限,就不必切實執行,例如做計劃書,隻做好草稿,隨時再作加減,就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如果你發現上司這種態度原來是故意的,目的在於挫傷你的銳氣或是弄權,讓你敢怒不敢言,那你怎麼辦?你自忖不能長此忍氣吞聲,那麼來個怎樣的對策?在適當時候做出某種反應吧。例如,你遵照上司指示做妥了一個計劃書,呈給上司時,他竟然力指計劃書之不足,這時不妨這樣反問他:“一切都是依您意思去做的呀,還有什麼要改的呢?”

極權主義的上司除了對下屬的工作吹毛求疵外,最叫人討厭的是他們會如暴君一樣,連你的私事也過問,例如不準你跟其他部門的同事交往,不準你下班後去上英文課,不準你業餘時間與同事一起消遣……所謂勢孤力弱,精明的做法是與其他同事聯合起來,靜靜地革命。

遇到有其他部門的同事邀約午膳,答應他們,並與你的拍檔們一起赴約,大家在公在私,都不妨交流一下。還有,下班後去娛樂一番亦是一個好主意。而且禮尚往來是必須的,就由你來做主吧。要是上司知悉,向你查問,可以直認不諱:“我們一起吃午飯隻屬於普通社交。”

遇上一位懶散不已又喜爭領功勞的上司,叫你一萬個不服氣。就此打退堂鼓另謀他職,隻屬消極之法,而且一切從頭開始,等於打仗重新布陣,同時,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注定你難登成功階梯。一般而論,這類上司在接到重大任務時,必然是不假思索就交給你去實行,當任務大功告成,他又會一手接過來向老板邀功,將人家辛勤汗水抹殺,一切當作是自己的努力成果。你當然不可能當麵拆穿他,跟他理論,因為這隻會陷你(因為你是下屬)於不利境地。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在每一個步驟進行時請來一個見證者,當然不能公然地去找,而是要像有意無意一樣去找。例如在秘書小姐麵前進行,目的是要有人知曉事件的來龍去脈,這樣,即使最終的功勞給上司奪去,在公司裏也必然有人曉得真相,一傳十,十傳百,讓眾人評說。

遇到上司是個工作狂,你一定終日大皺眉頭,因為在工作狂的心目中,不斷工作才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應該如此;可是,天天超時工作,周末、周日依然要上班工作,那還有什麼人生樂趣呢?要改善情況而又不影響工作,你得小心行事。先將工作量和程序分析一下,是否有些任務可以交由臨時員工來做?這是唯一減輕你擔子的辦法。先向有關介紹所查詢適合的人選、酬勞,然後預備一份計劃書,去找上司。不要提及工作量過大,或你已完全失去私人生活這兩點,而是向他解釋,多添一份臨時員工,有助任務的進行,對公司絕對有好處。其次是開始減少節假日的工作時間。若上司問及,隻告訴他你有重要家庭聚會就好了,如果他表示不滿,告訴他你會在乎日超時工作補救。

對你來說,上司是否是一個不可理喻的人?不管你如何努力向他解釋自己的辦事方法,他一概不理,指定要依照他的方法處事,隻要是稍微違背他的意思,他便暴跳如雷,令你精神緊張,心煩意亂,對工作感到厭倦,甚至想過以辭職作為無聲的抗議,以逃避上司的“迫害”。

怎樣才能使這種頑固的上司改變性格,讓他願意聆聽你的意見大家好好合作呢?以下有些忠告,你不妨嚐試一下。在環境許可的情況下,盡量避免在辦公室跟上司展開激烈的爭辯,應該在下班後請他到附近的餐廳喝杯咖啡,在輕鬆的環境下,把你的看法委婉地提出來。

你要專門聆聽上司的說法,避免搶先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可能也有難言之隱,你應該學習替他人設身處地想一想。摒除成見,不要以為上司必定是個難纏的人,盡量與他成為好朋友。

有些上司喜歡以“管家婆”的姿態出現,事無大小他都要過問,還時不時插手去幹預,令負責推行工作計劃的職員感到很苦惱。這種上司,他表麵上似乎相當開明,鼓勵“人盡其才,各就其位”的精神,實際上他是一切工作幕後的策劃者。對他來說,下屬隻是他獲得某個結果的工具,他的意見就是命令。如果你的上司是這類型人物,你必然時常感到精神緊張,很難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你想與這樣一位上司好好相處,首先你要仔細想想,在工作進行期間,你是否獲得寶貴的經驗,從中獲益良多?你不妨嚐試說服他,就算你以自己的方法處事,結果也會像他所預期的那樣美好。如果他一意孤行,你隻有兩個選擇:對上司唯命是從,或是向他遞上一封辭職信,另謀發展。不過,在你采取最後的行動之前,應努力爭取自己的權益,鼓起勇氣對上司說出自己心中的話,嚐試以朋友相待,看看他究竟有什麼憂慮,以致總是對下屬缺乏信心。有的上司在布置工作任務時含含糊糊、籠籠統統,從來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有的既可理解成這樣,又可理解成那樣;有的前後互相抵觸,下屬根本無法操作和實施。一旦你去做了,有的上司就會責怪,說他的要求不是這樣,你弄錯了。對這樣的上司,在接受任務時一定要詳細詢問其具體要求,特別在完成時間、人員落實、質量標準、資金數量等方麵盡可能明確些,並一一記錄在案,讓上司核準後再去動手。

你去請示某項工作,要求得到具體指標或明確答複,可有的上司卻“哼哼哈哈”一通之後,沒有明朗的態度,有的隻是說“知道了”,有的則是說“你看著辦”。有時,請示或彙報的事情具有相互排斥性,上司卻也沒有明確的表示√為了避免日後不必要的麻煩,做下屬的可反複說明旨意,並想方設法誘導其有一個明白的判斷。必要時,可采用提供語言前提的方法,如:“你的意思……”讓上司續接,或者用猜測性判斷讓上司回答,如“你的意思是不是XXX?”當上司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判斷之後,立即重複幾遍加以強化,也可進一步延伸,假如是這樣,那就會如何有的上司做事很馬虎,常常做些啼笑皆非的事,弄得下屬們無所適從。有的對上麵的文件不仔細研讀,對上級召開的會議不認真參加,在沒有完全理解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就發表意見,提出看法,或公開傳達。如某公司經理和秘書去局裏參加房改工作會議,開會時,經理不是說說笑笑,就是進進出出,很不認真。

回本公司傳達時,他隻照本宣科,當職工提出具體問題時,他無法解說清楚,因為有些地方他自己也沒理解。此時,有人就問在場的秘書。麵對十分尷尬的上司,秘書很巧妙,他不說經理沒認真聽,也不對問題作具體解釋,而是說“這些問題上麵也沒確定,待過幾天去問問再作答複”。其實,秘書是清楚的,隻是為了照顧上司的麵子而故意這樣說。事後,秘書就職工提出的問題一一向上司作了解釋。秘書這樣做,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說,是完全可行的。有些上司對下級的申請、報告、彙報等材料沒有仔細看完就定下結論,簽字批示。對此,下級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如對自己非常有利,但超過了應有的範圍,不要秘而不宣,可含笑指出其不當;倘若對自己不利或非常不利,可做出必要的解釋,切勿急躁,也不要過多責怪埋怨,以免個別糊塗的上司惱羞成怒而固執己見,一錯到底。有的材料或事件很緊急、很重要,可有些上司卻漫不經心,把它擱置在腦後。對這樣的上司,唯一的辦法就是反複申明,多次強調,最好三四個人輪番強調,促使其引起重視,認真對待。

與無知型上司共事更要講究。這裏的無知,泛指不明白、不懂、不明智的外行。有些上司明明自己不懂、不擅長,但他卻裝懂、裝內行,他想顯示自己,他要橫插一手,有的還要瞎指揮。對這樣的上司,可分別對待。如是重要的、帶有原則性的問題,下屬可直接闡明觀點,或據理力爭,或堅決反對;若是無關大局的一般性問題,下屬則可靈活對付,盡量避免正麵衝突和矛盾的激化。如:某市新近建成一座規模較大、設備先進的圖書館,基本竣工時,該市文化局局長授意秘書,要他向下屬的圖書館館長去暗示,要求題寫圖書館館名。秘書深知局長在書法方麵的“造詣”,他初中畢業,連柳體和顏體也分辨不出,同時秘書知道圖書館館長已請省裏的一位書法高手題寫了館名。他頗感為難:不去同館長說,以後局長查問起此事會怪罪自己的;去說吧,明知如此,不是更使館長被動嗎?後來他出謀劃策,和館長一起商定:局長題寫的先用,但製作簡易,材料普通;書法高手題寫的暫作備用,但材料講究,製作精細。以後一旦局長卸任或調任,立即換上備用的。同時派人去向書法家說明原因,表示歉意。對這樣不明智、不識相的上司,采用這種機動靈活的應付辦法,應該說許多人都會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