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破空一語解危厄(2)(1 / 2)

看著韓信苦思冥想的神態,蒯徹暗道:“此人機敏睿智,超凡脫俗,將來必成大器。”遂撫掌大笑道:“將軍果然大才,當世罕見!現在的齊王正是田榮。我家大王如今一統三齊之地,兵精糧足,正擬聯絡漢王,共擊項羽,為天下人驅除強暴,匡扶正義。”

韓信點頭道:“這就是了。但我記得今春二月間,項王在戲分割天下之時,乃是將齊國一分為三:改封齊王田巿為膠東王,建都即墨;齊將田都曾隨楚軍救趙,因而追隨項王入關,所以封田都齊王,建都臨淄;項羽剛率軍渡過黃河,援救趙國之時,田安先攻下濟北數城,並引軍投降項羽,所以,項羽封田安為濟北王,建都博陽。這樣,齊國就被瓜分而三了。”

蒯徹道:“正是如此。其實,項王分封十八路諸侯王,便是給自己種下了無窮的禍患!”

韓信道:“先生所說,恰是關鍵。當時,我就覺得如此分封,必將導致戰亂,也是項王的致命敗筆。項王這次分封,既無遠略,更無正義,完全是以他自己的利害關係為標準,不切實際地一味論功行賞,造成了五個隱患:其一,楚懷王是反秦的領袖,再怎麼說也是聚集天下豪傑的一麵旗幟,然而,竟被項羽遷逐到江南偏僻的郴縣,引起了天下英雄的不滿;其二,關中富足,勢領天下,項羽本當在關中稱王,號令諸侯,但他卻將關中燒掠一空,思鄉歸楚,坐失天下;其三,將率先破秦入關,功勞最高的漢王劉邦封在秦國流放罪人的巴蜀漢中,激起了天下英雄的義憤;其四,將原本各諸侯國王遷徙到邊遠地區稱王,而將其部下有功將士封王,以至舊王勢力大為不平,伺機反攻,埋下了戰亂衝突的隱患;其五,以章邯等三個秦國降將分封關中,而關中的秦兵父母兄弟對此三人恨之入骨,隱憂四伏。有這五大隱患,就已經注定了項羽最終失敗的命運。”

蒯徹聽了,驚訝不已,道:“不意漢中居然有如此人物!厲害,厲害!我家大王若得將軍輔佐,天下定矣!”

韓信不置可否,微微一笑,說道:“自項王在戲分封十八路諸侯王之後,我就料定項王三分齊國,必然引起田榮對抗,田都絕難抵擋,一定是兵敗逃亡;田巿膽小畏縮,懼怕項王,斷然不敢與田榮一道反抗項王;田安也遠非田榮敵手,也會敗亡。所以,田榮擁兵自重,勢必自立為齊王,但沒想到事情發展得如此之快。因為,我覺得田榮此時稱王,尚不是時候。他應當先聯絡漢王、趙王再舉事不遲,聚齊眾人之力,謀定而戰,破項王才有希望。”

蒯徹拍案叫絕,感歎道:“不出將軍所料,世事變幻,分毫不差,將軍簡直神了!足不出漢中之地,竟也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

韓信淡然一笑,道:“些小揣測而已,事態發展本當如此,算不得真本領。其實,有些時候,天下大勢變幻莫測,似是而非,殊難預料。”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我想知道的是,田榮的具體戰略是怎樣運作的,望先生據實告知。”

蒯徹道:“我家大王田榮聽到項王改封齊王田巿為膠東王,而封齊將田都為齊王,大為氣憤,就在五月間發兵進攻田都,田都兵敗,逃亡到了楚。這時,田巿想要按照項王所封到膠東去,我家大王不讓他去,強行留住了。但這田巿害怕項王,偷偷地逃走,到膠東即王位去了。我家大王一怒,就在六月間追擊田巿,並在即墨把田巿殺死了。於是,我家大王就自立為齊王。那時,彭越在钜野舉事,聚集了部眾一萬多人,卻沒有統屬的長官。我家大王就用齊王的名義,送給了彭越一顆將軍印,要他率部攻打濟北。秋七月間,彭越遵命出擊,擊破並殺了濟北王田安。於是,我家大王合並了齊、濟北、膠東三齊之地,成了三齊之王。前些日子,我家大王又派遣彭越攻打楚,項王命令蕭公角帶兵抵抗彭越,結果,彭越奮勇直前,一舉打敗了楚軍。目前,我家大王兵勢正勁,打算聯絡漢、趙等一眾諸侯國,群起響應,共同破楚。”

韓信道:“原來如此!”略一停頓,又道:“先生此來,恐難奏效。我料漢王現在不會響應齊王一起伐楚的。”

蒯徹不解,道:“請將軍賜教。”

韓信道:“先生也是絕頂聰明之人,何以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如今,漢王困守絕地,士氣低落,人心思歸,外有三秦悍將虎視眈眈,自顧不暇,倘若舉事,豈非是自己送給項王興兵圍剿的口實呢?勝算渺茫,無異於自取滅亡。你想,漢王何等人物,怎會愚蠢到這般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