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成為東北王3(2 / 3)

大姨太在旁雙目噙淚哀求:“張師長,您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天啊!”

張作霖無奈地說:“我對馮德麟說:你要抓段將軍,你就先把我撂倒了,從我的屍首上邁過去!他一看我真玩命啦,就說放段芝貴走行,可得把公款留下!我說那可不行!”

段芝貴雙眼一亮,道:“行!行!隻要他讓我走!所有的錢都給他留下!”

張作霖裝出一臉不忍的神色:“這不行!你老這些年來……”

這會兒,反而是段芝貴來開導張作霖了,說:“留得青山在……”

張作霖點頭:“也對!隻要有我張作霖在奉天,你老多綹回來,我都給你老保駕……”

段芝貴歎氣道:“奉天我是回不來了!事情鬧成這樣,明天各家報紙都得登出來我攜款潛逃!我哪還有臉回來?”

張作霖單腿跪地,一臉的沉痛和難舍難分:“事情過去就沒事啦!你老多多保重!進京見到大總統,替我向大總統問安!我張作霖在這祝他老人家福壽康寧。”

段芝貴忙道:“快請起。我一定要把張師長忠勇盡職的情形,麵奏皇上……大總統!”

當下,張作霖下車走到馮德麟跟前。段芝貴從車窗看見,張作霖對著馮德麟說了些什麼。馮德麟便把邱團長叫來吩咐了兩句。於是,邱團長吹起口哨,所有的士兵從火車上下來,麵對火車排成一字長蛇陣。火車鳴笛起動,慢慢開走了。

包車廂的段芝貴流出了感激的淚水,想著患難之時,乃見真情,心裏對張作霖大是感激。

段芝貴受此重創,還蒙在鼓裏,一直以為是馮德麟和他作對,到京複命時,自然向袁世凱說了很多馮德麟的壞話;但對張作霖卻印象頗佳,以為是張作霖救了他一命。這是張作霖的精明之處。段芝貴在離奉時,讓張作霖暫代他的本兼各職。

段芝貴被驅逐了,已經不能再回來了。袁世凱思忖,如果再派一個外省的大員督奉,一定不會有好下常因為這時,奉天保安會參議總長袁金鎧等人已經草擬了《奉天保安會章程》,並且唆使省議會正副議長等人倡立自治期成會,大造輿論,宣傳“奉人治奉”的口號,明白無誤地反對中央派外省人治奉。

袁世凱被逼無奈,隻得在奉省選人。在當時情況下,隻有張作霖和馮德麟兩人可以考慮。袁世凱征求了段芝貴的意見,段芝貴對馮德麟恨之入骨,對張作霖推崇備至。袁世凱也是這個看法。最後,袁世凱於1916年4月22日下令,命張作霖為奉天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就這樣,張作霖經過幾年的權謀角鬥,取悅袁世凱,排擠張錫鑾,驅逐段芝貴,終於登上了奉天省督軍的寶座。從此,他便成為奉天省軍政的最高統治者。

袁世凱在全國軍民的一片聲討中,於1916年6月6日病死。按《臨時約法》的規定,原副總統黎元洪於6月7日就任大總統。黎元洪宣布恢複國會,進行地方官製改革,將軍改為督軍,巡按使改為省長。因此,張作霖於7月6日又改任奉天督軍兼奉天省長。

10月30日,江蘇督軍馮國璋當選為副總統。11月8日,馮國璋在南京府邸宣布就任副總統。1917年7月6日,張勳複辟失敗後,馮國璋在南京宣布就任代理大總統,同時免去李經羲的國務總理職,正式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8月1日,馮國璋北上抵達北京。8月4日,馮國璋宣布在北京行使代理大總統職權。1918年10月去職。1919年12月8日,馮國璋病逝於北京。

奉天省是東三省位在第一的大省,奉天市是奉天督軍和奉天省長的所在地,是東三省的政治、軍事、經濟的中心。張作霖占據這個位置,就為以後做東三省之王打下了堅實的基矗現在的官職,是他以後成為東北王的關鍵一步。

張作霖雖然當上了奉天督軍,但是他還沒有真正地全部掌握奉省的軍政實權。其主要的障礙是來自他原來的老搭檔馮德麟。張作霖和馮德麟的關係,在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前,還是和諧的。張作霖對馮德麟采取了又打又拉的策略,終使馮德麟就範。

馮德麟,字閣忱,又名麟閣,1866年(一說1868年)生,奉天省海城人。17歲當胡子,流竄各地,漸有聲名。1900年7月,沙俄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名,出動十萬大軍,分七路入侵東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清政府無能,百姓自保,鄉團興起。1900年馮德麟在遼陽組建大團,得到奉天的批準,成為合法化的一方勢力。由於馮德麟堅持抗俄,保護百姓,漸得人心,來歸者眾。不久,馮的隊伍擴大至數百人,各幫頭目自稱一百單八將。

他們的抗俄行動引起沙俄侵略軍的警覺,沙俄侵略軍對馮德麟發動了一次突襲,將馮抓獲,放逐到庫頁島。兩年後,他僥幸逃回。日俄戰爭時,他自然倒向日本一邊,幫助日本侵略軍打擊沙俄侵略軍。日本勝利後,經日本少將福島的保薦,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考慮到地方的安全,便招撫了馮部。由此,馮德麟漸升至巡防營左路統領(旅長),駐北鎮。

那時,張作霖任巡防營前路兼中路統領,駐奉天。那時,他們就產生了些許猜忌,但矛盾不大。1912年,巡防營改編為陸軍。9月1日,中央任命張作霖為第二十七師師長,陸軍中將,駐奉天;任命馮德麟為第二十八師師長,陸軍中將,仍駐北鎮。他們二人,雖然平起平坐,但由於駐地不同,且兵力差別很大,自恃前輩的馮德麟便甚感不快,由此裂痕漸深。但他們在驅段的問題上,利益卻很一致,因此,有了暫時的默契合作。

然而,他們之間的矛盾終於激化。1916年4月22日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將軍兼奉天巡按使,馮德麟大為不滿。因為馮德麟被任命為奉天軍務幫辦,這個官位是“職居張氏之下”的。張作霖是正職,馮德麟是副職。馮德麟當時50歲,張作霖是41歲。而馮德麟在張作霖麵前,總是以綠林前輩自居。聽到這個任命,馮極為憤怒,罵道:“他媽的!雨亭這小子!”思來想去,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便拒絕接受這個任命。

足智多謀的張作霖知道,對這位自視甚高的前輩,不能來硬的,必須使軟招。因為馮還有一個師的兵力,得罪不得。於是,他親自登門拜見,低三下四地同馮德麟拉關係,請馮德麟就職。馮德麟擺出前輩的架勢,提出了一個就職條件,軍務幫辦要在奉天單獨成立一個公署,其編製同將軍公署相同。這就是說,要同張作霖分庭抗禮。張作霖自然不能接受這個條件。

張作霖把這個難題推給了袁世凱,讓袁替他解決。袁世凱回電,不同意設軍務幫辦公署,但每月可以給15萬幫辦辦公費,以圖收買馮德麟。但馮拒絕接受,帶兵回到北鎮駐地。袁世凱特派他們原來的老上級張錫鑾來奉調解,馮不給麵子。張作霖隻得又派五十四旅旅長孫烈臣,攜帶大宗禮品和30萬元巨款到北鎮慰問馮軍,進一步請馮到省城就職。

1916年5月20日,馮德麟突率步、馬、炮五個營聲勢煊赫地開進奉天,並在風雨壇設立了第二十八師駐奉辦事處。張作霖當晚急忙為之設宴洗塵,馮既不赴宴,也不回拜。張作霖無法,隻得把宴席搬到馮的辦事處來,又召來歌妓陪酒,但馮仍不滿意。馮提出讓省財政廳給他撥款50萬元購買飛機,並致電袁世凱,要求增加7個營的兵力,同時,在北鎮設立奉天軍務幫辦公署。馮隻在奉天住了一天,就回北鎮去了。

張作霖對這個無理取鬧的老把兄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他趕緊為馮在奉天修建二十八師辦事處,又派軍署秘書長楊宇霆到北鎮去特請馮回奉天省城。6月6日,馮回到了省城。但馮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幫辦權力和將軍完全相等,二是用人行政相互谘詢,三是撥款20萬元給二十八師購買飛機。對這些苛刻的要求,張作霖當然不能答應。

袁世凱死後,馮進一步要挾,二十八師全體將士向段祺瑞內閣總辭職。段祺瑞曾派趙爾巽來奉解決問題,但也是無功而返。1917年3月,馮又回到北鎮駐地,待機而動。在這期間,張作霖的部下五十三旅旅長湯玉麟又同馮德麟相勾結,企圖倒張。張作霖在國務總理段祺瑞的支持下,罷免了湯玉麟的旅長職務,以張景惠代之。段祺瑞又揚言要派兩個師來幫助張作霖討伐馮德麟,馮感到處境不妙,就回到北鎮,暫時沉默下來,伺機而起。

這時在北京上演了一出張勳複辟的醜劇。張勳,原名和,字少軒,江西奉新人,1854年生。1913年任江蘇都督。1913年12月至1917年任長江巡閱使,駐徐州。1916年7月,任安徽督軍。1917年6月,趁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激爭之時,率他的辮子兵定武軍從徐州出發,進京調停。

張勳是個極端反動的封建餘孽,醉翁之意不在酒。進入北京後,迫使黎元洪辭職。他借機和康有為一起,於7月1日,擁戴小皇帝溥儀登基,自任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清朝儼然複辟了。

在這期間,於6月中旬,張勳電召馮德麟入京。馮德麟未加思考,以為事成之後,會當上奉天督軍,就派先遣隊200人急馳入京,自己則於20日率衛隊30人赴京。到京後,立即會晤張勳,表示完全支持張勳的複辟行為,並命令他的二十八師火速進京“讚襄複辟,保衛皇室”。他急不可待地晉謁了溥儀,溥儀賞賜他“穿黃馬褂,紫禁城內騎馬,禦前侍衛大臣頭銜”。馮十分得意。

但這場醜劇,僅維持了12天。7月12日,辮子兵天壇之戰,全軍潰敗。這場醜劇,就在全國的一片反對聲中收場了。張勳逃進了荷蘭大使館。馮德麟事先感到不妙,於7月10日率隊200人,著便裝乘火車回奉。路過天津時被扣,被押回北京。14日,段祺瑞進入北京。8月15日,宣布馮德麟“因背叛共和,罪跡昭彰,剝奪一切官職和勳位,並交付法院依法嚴懲”。段祺瑞本來對馮德麟就沒有好感,這時怎能輕饒了他。馮德麟的第二十八師師長、陸軍中將等一切官職和勳位都被剝奪,成了不折不扣的階下囚。

對待張勳複辟,張作霖很是謹慎。對張作霖來說,無所謂共和與保皇,隻看這件事情是否對己有利。他是個十足的機會主義者,他的政治嗅覺十分敏銳,很會觀測風向。 本來張勳和張作霖關係非同一般,是來尋求張作霖支持的,因為他們是兒女親家,但張作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坐山觀虎鬥。段祺瑞在組織討逆軍之前,張作霖看到讚成複辟者極少時,就確定自己必須站在段祺瑞一邊。他當機立斷,馬上發表宣言,反對複辟。在這個問題上,機敏的張作霖取得了主動。

段祺瑞馮德麟在北京被囚,急電張作霖求救。張作霖完全可以落井下石,起碼不予過問,但張作霖沒有這樣做,他反而不念舊惡,積極營救。這是張作霖的非同尋常之處。張作霖之所以這樣做,不僅是出於綠林義氣,也是有意做給馮德麟的部下看的,以便爭取馮的部下。

張作霖當即致電段祺瑞,請求釋放馮。並且,又以二十七師、二十八師、二十九師各旅、團、營長的名義,電請段祺瑞釋馮。還以遼西16縣士紳的名義,向段祺瑞請願,希望從寬處理馮。段祺瑞在探知張作霖的真意後,於10月15日就釋放了馮德麟,判決“參與複辟證據不足,因吸食鴉片罪罰金八百元”。這是一個象征性的輕微處罰。此後,張作霖又電請段祺瑞發還馮德麟的勳章和勳位,段祺瑞照做。為籠絡馮的部下,段祺瑞又授予馮德麟總統府高等侍從武官。

事後不久,段祺瑞任命馮德麟為山陵守護大臣,馮便回到奉天。山陵是指包括長白山和清入關以前三代之陵。長白山是清朝的發祥地。三陵,一為永陵,在撫順新賓,是順治帝曾祖輩的墓地;二為福陵,在今沈陽之東25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墓地;三為昭陵,在今沈陽之北,是清太宗皇太極之墓地。

這個大臣的職位,馮德麟還比較滿意。雖然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差,但因為畢竟是大臣,而且還管轄很多官地,不僅名聲好聽,還可以撈到許多錢。在全國一片聲討複辟禍首之時,張作霖竟然不避嫌猜,敢於為馮德麟請願,馮德麟對此不能無動於衷。經此磨難,馮德麟再也不作他想,而是老實過他的晚年生活了。1926年8月11日,馮德麟病死。

馮德麟被捕後,張作霖就接收了二十八師,自兼師長。後把原二十八師的旅長汲金純提升為師長。掃除了馮德麟這個障礙,張作霖才真正地掌握了奉天省的軍政實權。在對馮德麟的問題上,張作霖的又打又拉的策略起了重要作用。

張作霖對隻掌握奉天省的軍政實權,仍不滿足,他的政治野心很大。其近期目標是奪取東三省的統治大權,故首先把矛頭對準了黑龍江剩當時的黑龍江將軍是朱慶瀾。朱慶瀾,字子橋,浙江紹興人,1875年生。曾任職奉天督練公所巡警總局,第十七鎮鎮統。1912年,任黑龍江督署參謀長。1914年,加陸軍上將銜。同年改署巡閱使並升任黑龍江將軍,是黑龍江的最高統治者。朱慶瀾當年在奉天時,很看不起張作霖,兩人由此結怨。朱慶瀾也不會聽張作霖指揮,張作霖便想擠走他。

但袁世凱很信任朱慶瀾,擠走朱也並非易事。此時駐黑龍江的是陸軍第一師,師長是許蘭洲。許蘭洲,字芝田,河北南宮人,1872年生。湖南陸軍學堂畢業。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因其會武術,曾任職袁世凱衛隊,而受袁世凱信任。1908年,任黑龍江巡防營第二路統領。1914年,任黑龍江省陸軍暫編第一師師長。當時,許蘭洲經常來沈陽,張作霖就把他奉為上賓,並且拜了把兄弟。因許蘭洲年長,張作霖就稱他為大哥。一次,張作霖對許蘭洲說:“大哥,你在黑龍江如果有什麼行動,需要款子,我可以把原打算還日本的3萬元外債晚一點兒還,挪給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