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類火器大約產生於公元12世紀。火藥從能燃燒到能爆炸,說明其製造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一方麵已能很好地控製火藥粒度,另一方麵是掌握了密封、引爆等技術。爆炸類火器有炸彈、地雷、水雷3類。(1)炸彈,在《天工開物》中,記載了一種叫做“萬人敵”的炸彈,這是一種泥炸彈,為了防止炸彈意外破裂,炸彈外麵還釘有木框。(2)地雷,常埋於地下,加以偽裝,使敵人難以發現,無意中將其引爆。地雷的外殼材料有陶、石、鐵等;引爆材料可用線、竹管、繩等;引爆方式有點燃、踏發、絆發、拉發等。有關地雷的較早記載,是明代中葉戚繼光所使用的一種埋於地下的“石雷”。當敵方人馬來時,絆動機關,將其引爆。(3)水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水雷的國家。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出現一種“視發水雷”(也稱“錨雷”)。它由3個鐵錨定位,當敵船到時,由岸上的人拉動繩索,將其引爆。
管狀類火器
管狀類火器,古時稱為“火銃”或“銃”,即後世的槍或炮。這類火器的作用機理是從管狀物中以高速發射出彈丸,從而傷敵。管狀類火器是火器高度發展的產物。
管狀火器出現的時間是宋文宗紹興二年(1132年),當時金人進攻德安府(現湖北安陸),宋將陳規在守城時,就用了最早的管狀火器—“火槍”。這種“火槍”用長竹竿做成,兩人共持一槍,內裝火藥,引線,在敵人登城時,點燃引線,發射“火槍”,殺傷敵人。此後,管狀火器的應用就多了起來,有的還在火藥中摻了毒藥,子彈也發展成鐵彈丸,威力更大了。
後來,管狀類火器逐漸由金屬製作。最早出現的金屬管是銅管,現已出土元文宗至順三年(1332年)的銅火銃,上有銘文為證。這是舉世公認的最古老的金屬管狀火器。以後,金屬管就逐步取代了竹管。稍晚的銅火銃在各地都有發現。明初洪武年間出現了鐵火銃。鐵管比銅管更堅固。
管狀火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呈現出兩種趨勢:一種是火器的口徑不斷加大,火藥裝藥量增加,射程更遠,威力不斷增加,這成了以後的炮;另一種是火器在增加其殺傷力的同時,盡量使其輕便,利於攜帶,這就成了以後的槍。
爆炸類火器大約產生於公元12世紀。火藥從能燃燒到能爆炸,說明其製造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一方麵已能很好地控製火藥粒度,另一方麵是掌握了密封、引爆等技術。爆炸類火器有炸彈、地雷、水雷3類。(1)炸彈,在《天工開物》中,記載了一種叫做“萬人敵”的炸彈,這是一種泥炸彈,為了防止炸彈意外破裂,炸彈外麵還釘有木框。(2)地雷,常埋於地下,加以偽裝,使敵人難以發現,無意中將其引爆。地雷的外殼材料有陶、石、鐵等;引爆材料可用線、竹管、繩等;引爆方式有點燃、踏發、絆發、拉發等。有關地雷的較早記載,是明代中葉戚繼光所使用的一種埋於地下的“石雷”。當敵方人馬來時,絆動機關,將其引爆。(3)水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水雷的國家。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出現一種“視發水雷”(也稱“錨雷”)。它由3個鐵錨定位,當敵船到時,由岸上的人拉動繩索,將其引爆。
管狀類火器
管狀類火器,古時稱為“火銃”或“銃”,即後世的槍或炮。這類火器的作用機理是從管狀物中以高速發射出彈丸,從而傷敵。管狀類火器是火器高度發展的產物。
管狀火器出現的時間是宋文宗紹興二年(1132年),當時金人進攻德安府(現湖北安陸),宋將陳規在守城時,就用了最早的管狀火器—“火槍”。這種“火槍”用長竹竿做成,兩人共持一槍,內裝火藥,引線,在敵人登城時,點燃引線,發射“火槍”,殺傷敵人。此後,管狀火器的應用就多了起來,有的還在火藥中摻了毒藥,子彈也發展成鐵彈丸,威力更大了。
後來,管狀類火器逐漸由金屬製作。最早出現的金屬管是銅管,現已出土元文宗至順三年(1332年)的銅火銃,上有銘文為證。這是舉世公認的最古老的金屬管狀火器。以後,金屬管就逐步取代了竹管。稍晚的銅火銃在各地都有發現。明初洪武年間出現了鐵火銃。鐵管比銅管更堅固。
管狀火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呈現出兩種趨勢:一種是火器的口徑不斷加大,火藥裝藥量增加,射程更遠,威力不斷增加,這成了以後的炮;另一種是火器在增加其殺傷力的同時,盡量使其輕便,利於攜帶,這就成了以後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