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電話突然發出一聲鳴響,我低頭一看,老所長的智能秘書發來一條短信——容先生,“定時悲傷的機器人”的博客已成功還原。
我起身離席,來到一僻靜處,點開了這個人的博客:
他的頭像是一片黑,個人簽名是: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他的第一篇博文是:堆積如山的課本,沒玩沒了的作業,沒收手機,限製人身自由,精神和身體飽受應試教育的摧殘,中世紀的學奴就不是人了?
下麵第一條評論是:“這是為我們好。”
“看來他比較關心教育,可能跟個人的經曆有關。”我心想。
第二條博文是嘲笑考試製度的:有一天,鑫國的現行考試製度也會像古代的考試製度和裹小腳惡習一樣成為曆史的笑柄。
這人的博客人氣比較旺,讀者們的反響熱烈,光這條下麵的評論就一長串,但沒一個人認同他的觀點。一個戴眼鏡的女學生罵道:“古代的考試製度擇優錄取,怎麼會成為笑柄,我看不用等將來,你現在就已經成了笑柄。”他則反唇相譏道:“古代根本就不讓女性參加考試,難道你不覺得好笑嗎?不過現在看來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那女學生就沒再回複了。
第三條還是對考試製度的不滿:以前隻有翔二有統考操,現在倒好,推廣到全國了,喊口號、唱歌,搞得就跟商業傳銷似的。大學不應隻培養職場白領,更應該培養有思想的學者。這種集體主義叫囂還能培養出人格獨立、有創見的人嗎?這不是在育人,這是在用流水線製造考試機器人。
下麵同樣是一片漫罵聲,有個人評論道:“還有比現行的考試製度更公平的嗎?”他則反駁道:“十年寒窗一次考試就決定一個人的優劣,你覺得公平嗎?這還不可笑!”那人還是不大服氣:“至少名校不會成為權貴子弟們的遊樂場。”他則反問道:“如果是遊樂場那還是名校嗎?”
看來他對網上辯論樂在其中,但我已經沒多大興趣了。
他幾乎每天都發一篇博文,這人也真夠閑的,看來是一個孤獨的人。我記得我聽過一首古老的歌,歌名就叫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下一條:這些可恥的人,酒醉飯飽就忘了別人的苦難,落到我頭上時又親叫喚。總有一天,你們看重的會成為笑柄,而你們漠視的會成為紀念碑。
“這個大概跟他的案子有關。”我心想。
下一篇博文還是在攻擊當時的教育製度:現在的教育製度是在培養仇恨知識的知識分子,撕書、撕卷子,把考試當做打仗,合上筆就像戰士收刀入鞘,你要殺死什麼,殺死知識?你學得再好也是別人的知識,社會需要創新,不需要那麼多人形電腦。
我不了解那個時代的教育製度和文化,如果真像這個博客說的那樣,確實非常滑稽可笑。我想到自己上的大學,從名氣上來說也算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學了,但試卷成績在錄取考核重要程度中也隻排末尾,我們校長的名言是:“與其看考生的考試成績,不如問我為什麼會選我們學校。”在社會上,有創造力的人遠遠要比通過考試的人更吃香更受人尊敬。現在我開始同情那個年代的人了,慶幸自己沒生在那個時代。
下一篇有點總結性:一千四百年來,他們欺騙學奴說:去吧,去考試吧,通過考試你們就贏得了自由和尊嚴。他們說考試過了你就自由了,談戀愛、打遊戲都行。等學奴真上了大學,他們發現自己已經戴上了一輩子的枷鎖。日後他們並未得到自由,成為車奴或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