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葡萄井的秘密(2 / 2)

很顯然,她麵對死亡名單時的表情,被紀念館的攝影師捕捉到了,也許是因為她長相出眾的緣故。我湊近那幅頭像再仔細看了看,從用光的隨意來看,這張照片肯定是被人偷拍的,更令人氣憤的是還被展覽館方麵掛出來用於宣傳,這幫人打著國難的旗號為所欲為,受害者還不好說什麼——這是侵犯公民的肖像權,太缺德了!

當我側過臉看小麗時,被她發現了。

“你看我幹嘛?”她嗔怪道。

“你不覺得你們倆很像嗎?”我指著巨幅畫像道。

“我沒她好看!”小麗麵帶微笑道。

一想起“無主之地”那傻小子竟然能贏得鯖魚小姐的芳心!我心底升起了一陣強烈的嫉妒感。

“我們下一步去哪?”小麗問道。

“葡萄井鎮。”

我看到一旁有一塊旅遊地圖電子指示牌,上麵顯示:這裏就是葡萄井鎮,那口古井就在附近,但我估計那裏已經被地震破壞了。

我們按照地圖的指示,沿著一條小路走下坡。

在坡底有一處仿古小院落,我們看到了一池荷花。電子顯示屏上的介紹說:這一池荷花是用古蓮子的DNA培育出來的。古蓮的葉子比現在的荷花葉子小很多,但清香撲鼻。我突然感到了口渴,恨不得飲盡這一池子清涼的色香味。

古人雖然崇尚感覺主義欠缺邏輯思維,但我們的感覺是對的。一池沒有荷花的池子,夏日炎炎,熱氣騰騰,就像蒸籠一樣,但如果水上是荷葉田田,感覺就大不一樣,在那些黑瓦、紅牆、木窗間,泛濫著盈盈綠意,還沒靠近就能感到陣陣清涼。荷香能降溫,就這一點就勝過了所有的花香!荷葉的香氣給人感覺是實實在在的,就像瓊漿玉液讓我饑渴難耐。

我們離開荷花池後繼續向東前行,走了一段有護欄的塑膠路,看到前方有一塊仿古的石牌坊,上書“嘉魚清泉”四個黑色大字。我知道“嘉魚”一詞源自一首很古老的詩,上大學選修課時,我學過這首詩——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纍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從石牌坊進去,我看到了這口古井,確切地說,這不是一口井,而是由一個正方形石欄圍起來的淺水池,圍欄是用雕紋石料建成的。不出我所料,井底已經幹涸,長滿了野草,石圍欄被大地震震掉了兩大塊。但我的記憶深處可以看到古井在地震之前的樣子:門前並沒有石牌坊,有一條土質公路沿著緩坡上延伸去,白色的牆把井圍起來,牆的裂縫處長出了草,人們拾階而上,好像是五級石階,石階始終是潮濕的,長著苔蘚的冰冷石欄把井圍起來,我的下巴剛剛夠著石欄上,我踮起腳就可以看見井底:井水清淺,涼氣襲人,水底的魚草茂盛,從水藻間時不時冒出一串串狀如葡萄的氣泡,小魚倏忽其間,井底有一個白色的搪瓷盆,一半陷進泥裏,我能感到漫長的時間積澱賦予了井的深邃。

“莫非這就是我的故鄉?”可我一直覺得自己最早的記憶是從城市的電子公寓裏開始的。

放眼望去,“葡萄井”後麵的山坡上開滿了紅色的山茶花,在一片深綠色的翠色中,這些山茶花一動不動,像落日一樣美好,似乎永遠不會枯萎。我走下石階,走上土路,前方不遠處,石橋流水,橋下波光粼粼,魚草繞繞,微風吹來淡淡的水腥味。我覺得這地方似曾來過,令我感到親切,給我一種安全感,甚至讓我感到了幸福。我相信自己肯定來過這個地方,至少在夢裏來過。我仿佛看到幼小的自己在清涼的小河邊捕魚,蹚水經過一架古老的水車。

“好久不見!”我覺得自己現在能理解這句話的深意了,“因為思念你的人之所在便是你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