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性篇 心態性情(1 / 3)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曆的增加,人們會對這個簡單的道理有著越來越多的體驗。這體驗是簡單的、遲緩的、時隱時現、若有若無的,然而又是揮之不去、與日俱增的。

我們知道,中國曆朝曆代都有許許多多關於君子的格言,可是世間的君子卻不見增多,反倒愈發罕見起來。這究竟是為什麼?作君子究竟能夠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用當前勢利的眼光看,什麼好處也沒有!如果我們一定要找出某種好處的話,那便隻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而已。這,大概也便是孔子當年的體驗吧。

君子胸襟開闊、心地純潔,因而坦坦蕩蕩;小人營營苟苟、患得患失,因而悲悲戚戚。老百姓們有句俗話,叫做“自己沒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因此,作個君子也許什麼好處也沒有,但卻求個踏實。相反,在現實生活中,小人得誌的現象是常有的:靠溜須拍馬而當官、靠坑蒙拐騙而發財的大有人在。倘若以外在的得失相比較,作君子還真不合算呢!可是,那些當了官、發了財的小人們難道就真的幸福嗎?倒也未必。今天要“打假”,那些製造假冒偽劣的人能不心虛麼?明天要“反貪”,那些專搞貪汙腐化的人能不害怕麼?那些人未必能睡個踏實覺。

憑心而論,我們大多數人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君子,也不是徹頭徹尾的小人,而常常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正因如此,我們才既有“坦蕩蕩”的襟懷,又有“常戚戚”的體驗,並經過日久天長而真正悟出究竟哪種狀態更本真、更幸福、更有意義。

一個人應該光明磊落地對待自己,找到自己潛藏的人格。立身處世,事事都須謹慎;心思動念,更要磊落光明。一念、一言的偏差正是偏之毫厘,謬以千裏。做人,就是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卡裏爾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大批發商,艾爾伯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小批發商,艾爾伯從卡裏爾那裏購一批醬油,分三次取貨。第一次到卡裏爾處拉貨,卡裏爾早已算準了時候,先往醬油桶裏倒了半桶水,又注入醬油。艾爾伯也粗心,沒有檢查,拉回去後才發現,他不由連呼上當。

第二次到卡裏爾那裏拉貨,艾爾伯便多了一個心眼,拿了探子去。而卡裏爾也偏偏早已料到了這一招,在頭天晚上往桶裏倒上水,然後放在院中,由於時值寒冬,一夜之間桶裏的水都成了冰,又注入醬油。艾爾伯拿探子一試,提上來的果然是醬油,以為這次無事,便拉回去,待把醬油倒出來之後方知又上了當。

第三次到卡裏爾那裏拉貨,艾爾伯不免又多了一個心眼兒,在用探子探時,還拉出來對照一下桶的深度。卡裏爾又早已料到,在頭一天晚上將桶倒入水後放倒,使水在一側凍住,又注入醬油,艾爾伯果然再次上當。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曆的增加,人們會對這個簡單的道理有著越來越多的體驗。這體驗是簡單的、遲緩的、時隱時現、若有若無的,然而又是揮之不去、與日俱增的。

我們知道,中國曆朝曆代都有許許多多關於君子的格言,可是世間的君子卻不見增多,反倒愈發罕見起來。這究竟是為什麼?作君子究竟能夠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用當前勢利的眼光看,什麼好處也沒有!如果我們一定要找出某種好處的話,那便隻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而已。這,大概也便是孔子當年的體驗吧。

君子胸襟開闊、心地純潔,因而坦坦蕩蕩;小人營營苟苟、患得患失,因而悲悲戚戚。老百姓們有句俗話,叫做“自己沒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因此,作個君子也許什麼好處也沒有,但卻求個踏實。相反,在現實生活中,小人得誌的現象是常有的:靠溜須拍馬而當官、靠坑蒙拐騙而發財的大有人在。倘若以外在的得失相比較,作君子還真不合算呢!可是,那些當了官、發了財的小人們難道就真的幸福嗎?倒也未必。今天要“打假”,那些製造假冒偽劣的人能不心虛麼?明天要“反貪”,那些專搞貪汙腐化的人能不害怕麼?那些人未必能睡個踏實覺。

憑心而論,我們大多數人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君子,也不是徹頭徹尾的小人,而常常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正因如此,我們才既有“坦蕩蕩”的襟懷,又有“常戚戚”的體驗,並經過日久天長而真正悟出究竟哪種狀態更本真、更幸福、更有意義。

一個人應該光明磊落地對待自己,找到自己潛藏的人格。立身處世,事事都須謹慎;心思動念,更要磊落光明。一念、一言的偏差正是偏之毫厘,謬以千裏。做人,就是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卡裏爾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大批發商,艾爾伯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小批發商,艾爾伯從卡裏爾那裏購一批醬油,分三次取貨。第一次到卡裏爾處拉貨,卡裏爾早已算準了時候,先往醬油桶裏倒了半桶水,又注入醬油。艾爾伯也粗心,沒有檢查,拉回去後才發現,他不由連呼上當。

第二次到卡裏爾那裏拉貨,艾爾伯便多了一個心眼,拿了探子去。而卡裏爾也偏偏早已料到了這一招,在頭天晚上往桶裏倒上水,然後放在院中,由於時值寒冬,一夜之間桶裏的水都成了冰,又注入醬油。艾爾伯拿探子一試,提上來的果然是醬油,以為這次無事,便拉回去,待把醬油倒出來之後方知又上了當。

第三次到卡裏爾那裏拉貨,艾爾伯不免又多了一個心眼兒,在用探子探時,還拉出來對照一下桶的深度。卡裏爾又早已料到,在頭一天晚上將桶倒入水後放倒,使水在一側凍住,又注入醬油,艾爾伯果然再次上當。

故事到此便結束了,並沒有那善惡終有報的下場。後來牧師把這個故事講給一位教書的朋友聽,不久教師就辭職下了海,不久便發了大財,買了別墅,有了汽車。再後來牧師又把這個故事講給一位經商的朋友聽,不久他就上了岸,做了教師,教出了一批善良正直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