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性篇 心態性情(3 / 3)

諸葛亮感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他始終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態度入世,這種既能盡力去奮鬥不息,又能安時順世、樂天知命的德行,確實令人欽佩,更是我們處世行事的風範。

下麵這個蘋果樹的故事和孔子的“苗而不秀,秀而不實”的意思很貼近,都是借物喻人,抒發自己的心誌。

我老家的院子裏曾經有一株蘋果樹,那是很多年前父親種下的。我還記得那株蘋果樹第一次開花時,我們一家人都很興奮,沒事就在樹下轉轉,不時仰望枝葉間盛開的雪白花瓣,好像那不是花,而是一個個又香又甜的蘋果。

那時我還小,以為果樹隻要開了花理所當然地就應該結果。在家裏,我比誰都在意那株蘋果樹,每天都要仔細地看上好幾回。然而我的在意並未換回期待的回報,雪白的蘋果花有的殘了,有的落了,夏天還沒完,原本滿樹的蘋果花竟然落得幹幹淨淨,隻剩下碧綠的葉子仍在枝頭茂盛著。

沒有人知道我有多難受。因此,我幾乎是帶著哭腔去問父親,為什麼那麼多的蘋果花竟然結不出蘋果,哪怕是一個也好啊。父親卻嗬嗬笑起來,說,傻小子啊,南方種蘋果樹本來圖的就是熱鬧啊。

從此,我對院裏的蘋果樹沒了好印象。每當我見到父親用歡喜的眼神看著蘋果樹時,我還會對父親冷嘲熱諷:一棵不結蘋果的蘋果樹,有什麼看頭呢!父親卻並不理會我的奚落,仍然關注那株不結果的蘋果樹。每年蘋果花開時,父親仍然一如既往地替蘋果花操心。風起了,擔心風刮落了蘋果花;雨來了,又擔心雨打壞了花裏的蕊。我真是替父親不值。

有一年,蘋果花開得格外茂盛。有天晚上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父親幾次把頭探到門外,嘴裏還喃喃自語:“哎,這麼猛的雨,蘋果花受罪了!”似乎有誰給他一塊大雨布,父親還真會扯過去給蘋果樹蓋上。

我終於憋不住了,又開始對父親冷嘲熱諷起來。原以為,這次父親會跟以往一樣,對我的譏諷沉默以對。但是,父親突然扭頭看著我,似乎沉思了一陣,緩了緩,說:“你已讀中學了,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花能不能結果,不能由花說了算。花開了,也許結不出果,但是如果先不把花開好,就肯定結不出果來。”

現在,我早已長大成人。老家的院子已不複存在,那株蘋果樹也因院子的拆遷而被砍掉了。但是,我始終牢記著那個雨夜父親對我說的話,提醒自己無論身陷何處,都記得做一株開花的蘋果樹——因為,隻有先把花開好了,才有結出果實的可能。

俗話說:“好運隻青睞有所準備的人。”想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有所收獲,勤奮和堅持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現在的我們,無法掌控命運,隻能把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做好,一切準備好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等著幸運女神到家門口了,你才開始作準備,怎麼可能成功呢?

盡人事,聽天命。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外因條件、外在環境是第二位的,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做好眼前事

⊙原文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

○譯文

子路問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說:“活人尚不能侍奉好,哪能去侍奉死鬼?”子路又說:“膽敢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生都弄不清楚,又怎能知道死呢?”

子路是孔子的門生,擅長政事,長年跟隨在孔子身邊。他問關於鬼神與生死的問題,孔子沒直接回答他,而是用了一個十分恰當的轉折,說明了自己的態度——人都沒侍奉好,怎麼侍奉鬼神?生都弄不明白,怎麼弄清楚死?其實,意思就是說,人要腳踏實地,先做好眼前的事。

做事要腳踏實地,就得一步一步地來,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上,不可急於求成,因為循序漸進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成功的訣竅體現在一個“度”上,不可操之過急或過緩,要掌握求穩漸進的奧妙。做事要求穩妥和周全,穩紮穩打,一步接一步地有序進行。急於求成,就可能會功敗垂成。

在中國企業群雄榜上,三株公司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在短短的3年時間內,打造出了一個龐大的保健品帝國。它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前無古人的行銷模式,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市場上進行了一場充滿東方特征的、偉大的市場試驗,至今仍具有相當的借鑒價值。

1996年,三株集團宣布完成銷售額80億元。自此之後,三株公司便患上了一種十分典型的“綜合紊亂症”,表現為企業與政府、與傳媒、與市場以及內部管理的種種不協調。三株公司與相當部分傳媒的關係,是通過高額的廣告投放來維係的。如果市場發生波動,廣告款項一旦出現拖欠,一些傳媒立即“翻臉不認人”。而在市場方麵,由於十多萬人、數千個大大小小的指揮部在前線作戰,種種誇大功效、無中生有、詆毀對手的事件頻頻發生,總部到最後已疲於奔命而無可奈何。

僅在1997年上半年,三株公司就因“虛假廣告”等原因遭到起訴10餘起。總裁吳炳新曾明文要求各地“帶療效的廣告宣傳倒給錢也不能幹,我們這樣做,等於給別人送炮彈來打我們”。可是,盡管三令五申,卻已經無法改變近乎失控的市場局麵。

在內部管理上,恐龍結構所帶來的弊端尤為突出。到1997年,三株公司在地區一級的子公司多達300多家,縣級辦事處2210個,鄉鎮一級的工作站則膨脹到13500個,直接吸納就業人員15萬以上。看上去,三株公司的營銷隊伍浩浩蕩蕩,實際上卻是機構重疊,人浮於事,互相扯皮,在下屬機構甚至出現一部電話3個人管的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