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論地位高低,身份貴賤,總會碰到一些求人的事。因此,作為求人的一方就難免會遭遇拒絕。當某人向你提出了一個要求或懇請的時候,你又不好意思明言拒絕他。這種情況下,恰當自嘲,能夠緩和氣氛,不至於讓對方感到過於尷尬而影響你們日後的正常交往。自嘲,即自我嘲弄,表麵上是嘲弄自己,但實際上卻另有他意。
當年,廣州的一些進步青年創辦的“南中國”文學社,希望魯迅先生給他們的創刊號撰稿。魯迅先生並不想寫,於是就說:“文章還是你們自己先寫好,我以後再寫,免得人說魯迅來到廣州就找青年來為自己捧場了。”青年們說:“我們都是窮學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銷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魯迅先生風趣而又嚴肅地說:“要刊物銷路好也很容易,你們可以寫文章罵我,罵我的刊物也會銷路好的。”
1934年,《人世間》雜誌開辟了“作家訪問記”的專欄,並配合刊出接受采訪的作家的肖像。該雜誌的編輯寫信給魯迅先生,要求應允前去采訪,並以書房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再拍一張魯迅先生與許廣平、周海嬰的合照。
魯迅寫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絕:“作家之名頗美,昔不自重,曾以為不妨濫竽其例。近來悄悄醒悟,已羞言之。頭腦裏並無思想,寓中亦無書齋, ‘夫人及公子’更與文壇無涉,雅命三種,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偽作家小傳”時,當羅列圖書,擺起架子,掃地歡迎也。”
可能魯迅先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冷峻而嚴肅的。聽到魯迅先生這個名字,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倔強、勇敢、有毅力……誠然,這些都是魯迅先生的性格特征,但絕不是他的全部,魯迅先生還是一個全身被幽默感充斥著的人。他的幽默不是嘩眾取寵、一笑了之,而是一種從骨髓裏溢露出來的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和犀利深刻。他通過恰到好處地自嘲,在拒絕對方請求的同時,讓被拒絕者的尷尬變成了笑聲,在笑聲中展現出了他非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1.盛情難卻時,幫你巧妙回答
親戚、朋友或者同事有事求你幫忙,囿於種種原因你不能幫忙。這時,你如果能夠運用自嘲的語言,既能表達自己的拒絕意圖,又不至於傷害了你們之間的感情,避免尷尬局麵的出現。
有一次,和美國前總統林肯關係非常要好的一位報界友人邀請林肯到一個編輯大會上發言,林肯並沒有做過編輯,對編輯工作一無所知,所以出席這樣的會議肯定是不合適的。但是直接拒絕友人又不太好,於是林肯給他的這位朋友講了一個這樣的小故事:“有一次,我在森林裏遇到一個騎馬的婦女,我停下來讓路,可是她也停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看。她說:‘我現在才相信你是我見過的最醜的人。’我說:‘您大概講對了,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她說:‘是的,你生了這副醜相是無法改變的,但你還是可以待在家裏不出來嘛!’”友人不禁為林肯的幽默的“自嘲”而啞然失笑,同時也明白了林肯的意思,於是就不再勉為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