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總會在一些事情上產生分歧,或遇到一些令人尷尬的問話,比如涉及國家、組織的秘密,涉及個人收入、個人生活、人際關係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談論已經發生爭議的話題,會發生更多的不愉快,兩個人即使是緘默不語,也不能解除尷尬的局麵;如果用“不能告訴你”來回答,那會使你顯得粗俗無禮;如果套用外交用語“無可奉告”來作答,那又會給提問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與不快。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掌握“顧左右而言他”的語言藝術,采用故意轉移話題法,這樣能夠讓兩個人頓時輕鬆不少。
所謂“故意轉移話題”,就是在對方還沒有完全表達出想說的話時,就將其話斷開,轉向其他的話題。事實上,這對於拒絕對方而言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兩個青年去拜訪老師,在談話中提到:“老師,聽說您的夫人是教英語的,我們想請她指教,行嗎?”
老師為難地沉默了片刻,說:“那是我以前的愛人,前不久分手了。”
“哦?對不起,老師……”
“沒什麼,喝點水吧。”
“老師,您的書什麼時候出版?快了吧……”
這樣轉換話題,特別是提出對方很願意談的話題,就會使談話很快恢複正常,氣氛活躍起來。
在說話過程中,當對方有意無意地觸到我們心中的隱痛、忌諱或者自己不願回答的問題時,如果一時沒有好辦法應答,那麼,就幹脆使在場者的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挪開。問話者見我方對其問題不予理睬,在尷尬的同時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和無禮,從而不再追問。
某單位一張姓女子結婚,在單位散發喜糖,剛巧該單位有一位尚未談對象的35歲的大齡女青年。大家吃著糖,突然一位中年科員笑著對那位女青年說:“喂,什麼時候吃你的喜糖啊?”大家都望著那位女青年。那位女青年臉微微一紅,把臉轉向鄰近的一位女同事,然後指著那位女同事身上的一件款式新穎的上衣問:“咦?這件上衣什麼時候買的?在哪個商店買的?”兩個人便興致勃勃地談起了那件衣服。
在大庭廣眾之下問大齡女子什麼時候結婚的確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女青年碰到這個尖銳的問題時處境非常尷尬,回答不好可能會引起大家的閑話,再說這事也沒必要讓大家來參與。於是她立刻把話題轉移到同事的衣服上,借以回避對方的無聊問題。問者受到毫不掩飾的冷落,自然也認識到自己的失禮,沒有理由責怪女青年對自己的置之不理。
這種轉移話題的方法固然可以達到擺脫窘境的目的,但是它又未免太過生硬,效果並不是非常好,有的人使用更為婉轉的方式來“言其他”,會顯得更漂亮、幹脆。這種方法就是岔換法。岔換法是針對對方的話題而岔換新的話題,字麵上看是回答了對方的問題,而實質意義卻是不相幹的兩個問題。它給人的感覺通常是幹脆利落,能顯示出一種較為強硬的表達氣息。話題調頭言其他,經常會被用於解窘,但是我們應該盡量圓滑地去利用這一方法,使它更加不著痕跡地化解尷尬。
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供我們“顧左右而言他”。
1.節外生枝法
談話總是要圍繞一個中心內容來談,如果你對此不感興趣,或不想多談,你可采用節外生枝的方法,轉移活題。比如,談論某個人的是非,可你不想談,那麼你可先聽對方說,然後說些和被談論人無關緊要的事,說自己的事,說說話人的事,說近來發生在身邊的有趣的事。
2.巧轉視線法
談話中,眼睛看向窗外,表現出對外麵的天氣或景物的關注,評論天氣的好壞,氣候的變化;談話中,把視線集中在對方的穿著打扮上,誇她的服飾有檔次、有品位,誇她的膚色青春靚麗,向她討教護膚的方法,討教如何購買化妝品等。
3.先聲奪人法
未等對方完全攤開話題之前,你就另立個話題,然後天南地北地說起來,不時地還向對方征求意見,讓他發表高見,並向他討教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為自己指點迷津,態度極為誠懇。不給對方喘氣兒的機會,再提話題的時間。
4.錦上添花法
錦上添花法,即由對方話語中的某一點引出新的話題。
朋友甲在交談中誇耀自己的孩子:“我女兒這次數學考試又得了滿分!哎,你兒子怎麼樣?”乙的兒子數學較差,如果他不願意公開,就可以說:“哦,滿分?你女兒真聰明,語文一定也考得不錯吧!”聽到人家誇獎自己的女兒,甲喜笑顏開,又開始介紹女兒的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