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想跟喜鵲說話,心裏“撲通撲通”地跳著,當他抬頭看到鴨爺爺遠遠地望著他時,便鼓足勇氣,結結巴巴地問:“喜鵲,涼……嗎?”
那時,太陽正火辣辣地照著,河水挺暖和的。
喜鵲把眼珠轉到眼角上看了金牛一眼,嘴巴一撇沒回答。
金牛抹了一把汗,定了定神,說:“喜鵲,還在生氣?我們好起來吧。”
“我丟了鴨,和我好什麼呢?”
金牛再也耐不住了,爬上岸,把衣服往肩上一搭,像頭挨了鞭子的牛,怒衝衝地走了,路邊的蘆葦掛住了他肩上的衣服,他也不知道。
喜鵲直愣愣地望著金牛的背影,有點後悔了,很不自在地上了岸。
3
半夜裏,蘆葦叢裏的鷺娃子突然叫了起來。鴨爺爺知道,明天得下大雨。俗話說:半夜鷺娃子叫,明日大雨到。
早晨起來,鴨爺爺對金牛和喜鵲說:“你倆去放鴨吧,爺爺要修鴨欄,今天八成有大雨呢。”
金牛和喜鵲把鴨群趕到了蘆蕩深處。兩人誰也不說話,金牛悶得慌,用他那不好聽的嗓門唱起歌來。喜鵲也唱開了。兩人心思不在唱歌,唱不到一個調上,不合拍子。天上滾來了烏雲。不一會兒,狂風呼嘯著從西北方向滾過來,蘆葦被折斷,“哢吧哢吧”響,各種各樣的鳥亂叫著,飛到蘆葦叢中避風去了。不一會兒,大雨撒豆子似的落下來。
金牛和喜鵲又分家了!
這回是大風把他們分開的:一陣大風斜刺裏吹過來,受驚的鴨子,一隊往南,一隊往北。
俗話說:黃毛鴨子攆雨點,人要追它累斷腿。這些扁嘴巴,張開翅膀,拚命追趕雨點子,快得像陣風。
風更大了,蘆葦彎著腰,雨更猛了,在泥地上打下一個個小洞洞。鴨子奔得更歡了,把兩個孩子甩在後邊。如果再不把鴨群趕到避風的蘆塘裏,鴨子奔傷了不算,還要丟失!
兩個孩子急得都快哭了。
“站住!”金牛喘著粗氣嗬斥著。活見鬼!鴨子聽你的?金牛說不清自己摔了幾跤,滿身都是泥,金牛壯得像頭牛,現在,他的腿像給繩子捆著似的。
喜鵲呢,情況更為不妙。那群鴨子壓根兒沒有把喜鵲放在眼裏,拚命往前跑。她累了,肚子又餓,多想坐下來歇會兒!可是不能,要趕上鴨群!
就在喜鵲快要走不動的時候,鴨群忽然站住了!喜鵲定睛一看,鴨爺爺拿著竹竿攔住了鴨群的去路。
鴨爺爺早已跟在喜鵲後邊了,但他沒有立即幫喜鵲的忙。
鴨爺爺和喜鵲把鴨群趕到蘆葦塘裏,又幫金牛把鴨群也趕回來。他給兩個孩子洗掉臉上的泥巴,問:“你倆還要背對背嗎?”
喜鵲搶在金牛前麵說:“不啦。”
金牛也說:“不啦。”
鴨爺爺看著兩個寶貝蛋兒,笑著搖搖頭……
1975年8月寫於北京大學25號樓
2013年9月28日修改於北京大學藍旗營住宅
閱讀指導
這是一篇曹文軒早期的小說,後修訂而成。從閱讀的意義上說,幾乎不需要什麼指導。
因為它的主題很清晰,寫作的技巧很明淨,單純。
本篇寫的是兩個孩子如何經常鬧矛盾,最後在鴨爺爺的幫助下,如何和好的故事。
當然,不是講大道理的,而是通過具體的事件讓兩個孩子明白團結的重要性的。
這樣的小說,教育性很明顯,體現出了曹文軒早期小說的特點,也體現出了那一代作家的整體小說特點。
寫作指導
這是一篇很小巧的小說,從主題到故事,都極為單純明淨,和曹文軒後來的作品相比,倒有幾分天然的情趣存在。
這個天然指的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在一起,很容易鬧矛盾,鬧別扭。
但這個矛盾如何解除,便是技巧問題了。如同小說中的矛盾和衝突,那是需要藝術技巧來處理的。
當然,它也需要人生的經驗和智慧,還要合情合理。
本篇解決的辦法,是通過鴨爺爺來完成的。
其實,這就是小說的平衡技巧。猶如三角形的結構一樣。如果我們去研究下曹文軒的小說,就會發現有為數不少的三角形的人物結構小說。
《放鴨記》可以當成一篇記敘文來讀,也可以當散文來讀。作品幾乎是用素描式的方法寫就的,幹淨。
人生格言
個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隻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叔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