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信的力量,你就能擊敗怯弱(2 / 2)

生理的劇變,令小海倫性情大變。稍不順心,她便會胡敲亂打,野蠻地用雙手抓食物塞入口裏:父母試圖去糾正她,她就會在地上打滾亂嚷亂叫,簡上是個十惡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絕望之餘,隻好將她送至波士頓的一所盲人學校,特別聘請一位老師照顧她。

所幸的是,小海倫在黑暗的悲劇中遇到了一位偉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著不幸經曆的女性。她10歲時,和弟弟兩人一起被送進麻省孤兒院,在孤兒院的悲慘生活中長大。由於房間緊缺,幼小的姐弟倆隻好住進放置屍體的太平間。在衛生條件極差又貧因的環境中,幼小的弟弟6個月後就夭折了。她也在14歲得了眼疾,幾乎失明。後來,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學校學習凸字和指語法。

就是如此,兩人手攜手,心連心,用愛心和信心作為“藥方”,經過一段不為外人所知的掙紮,喚醒了海倫那沉睡的意識力量。一個既聾又啞且盲的少女,初次領悟到語言的喜悅時,那種令人感動的情景,實在難用筆描述。海倫曾寫道:“在我初次領悟到語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躲在床上,興奮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沒其它人,可以感覺到我當時的喜悅吧。”

仍然是失明、瞎眼的海倫,憑著觸覺——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學會了與外界溝通。她10多歲一點,名字已傳遍全美,成為殘疾人士的模範。

這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殘疾的“造命人”,其事跡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讚賞。她大學畢業那年,人們在聖路易博覽會上設立了“海倫·凱勒日”。她始終對生命充滿了信心,充滿熱忱。她喜歡遊泳、劃船,以及在森林中騎馬。她喜歡下棋和用撲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編織來消磨時間。

海倫·凱勒,身為一個三重殘廢,她憑著她那堅強的信念,終於戰勝自己,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她雖然沒有發大財,也沒有成為政界偉人,但是,她所獲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還要大。

第二次大戰後,她在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講,喚起了社會大眾對身體殘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書》稱頌為有史以來殘疾人中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一個不“信”任自己“心”靈力量的人,不懂得愛護自己,未能推己及人,徒然耳能聽、目能見,也不會有什麼成就;海倫·凱勒既盲且聾,但她“信”任自己的“心”靈力量,愛護自己,推己及人,於是,她的“心眼”亮了,“心耳”開了,她不但創造了物質的財富,也創造了心靈財富。可見,信心對於立誌傑出者具有重要意義。有人說:傑出人物的欲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人一旦擁有了這一欲望,並經由自我暗示和潛意識的激發後形成一種信心,這種信心便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感情”。它能夠激發潛意識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進而幫助其獲得巨大的財富與事業上的成就。所以,有人把“信心”比喻為“一個人心理建築的工程師”。

在哈佛,人們會有一套克服怯懦的辦法,亞曆山大教授叫它“克服怯懦的十個法則”,我們如果應用好了這些原則,是可以一生受益的。

(1)徑直迎著別人走上去,好像他欠了你的錢。

(2)訓練自己盯住對方的鼻梁,讓人感到你在正視他的眼睛。

(3)開口時聲音宏亮,結束時也會強有力;相反,開始軟弱,那麼閉嘴時也就軟弱。

(4)有時,為了在喧嘩中讓別人聽見,有必要輕輕講話。

(5)學會適時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對方講話。

(6)會見一位陌生人之前,先列一個話題單子。

(7)熟記演講的首尾,那麼你從頭至尾都會口若懸河。

(8)想方設法接觸偉人。和比自己年紀大,比自己強的人交往。這樣,你會學到知識;同時還可以觀察強者的弱點和缺點,從而增強信心。

(9)不斷給自己出難題,不斷實踐克服怯懦的方法。

(10)注意,這些隻是竅門與法則。首先還需加強學習精通本職工作,有能力才會有信心,才會使自己變成一個傑出的人,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