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確是個勇於認錯的有見識女人,她輕歎—聲:“看來是朕冤枉了好人。”立刻吩咐人把康廚師出釋,當麵向他致歉,並重重嘉獎兩位有功的禦廚。
操作所用食材:
蟲草10克,老公鴨一隻,紹酒15克,生薑5克,蔥白10克,胡椒粉3克,食鹽3克。
做法:
1鴨宰殺後去淨茸毛,剁去腳爪,剖腹去髒,衝洗幹淨,在開水鍋內略焯片刻,再撈出用涼水洗淨。蟲草用溫水洗淨泥沙。薑、蔥洗淨切片待用。
2將鴨頭順頸劈開,取8~10枚蟲草納入鴨頭內,再用棉線纏緊,餘下的蟲草同薑、蔥一起裝入鴨腹內,放入容器中。再注入清湯,加食鹽、胡椒粉、紹酒調好味,用濕棉紙封嚴容器口,上籠蒸約15小時,鴨即成。
3出籠後揭去棉紙,揀去薑、蔥,裝盤即可食用。
特點:本品有平補肺腎和止喘嗽之功。對於肺氣虛或肺腎兩虛之喘嗽、自汗、陽痿、遺精及病後虛弱、神疲少食的病人,有增加營養和輔助治療的作用。
鬆鼠鱖魚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逝。吳王僚趁著楚國辦喪事之際,派他的兩個弟弟率領軍隊攻打楚國,不料反被楚軍繞了一個大迂回,斷絕了後路。
公子光看準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決定委派刺客專諸殺吳王僚。
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吳王僚也不敢大意,內穿三重鎧甲,率領的衛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家的廳堂裏。長矛如林,殺氣騰騰。
當酒宴喝到酣暢淋漓之時,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溜了出去。接著輪到專諸上場了!
吳王僚對進酒廳獻菜的任何廚師都要搜身。
為了萬無一失,專諸在廚房先將魚背上的肉剞出花紋,入油鍋一炸,魚肉便鬆漲豎立起來,然後把一把鋒利的短劍藏到烤魚的肚子裏,再用佐料一炙,澆上輔料,便很難看出其中暗藏的短劍。
專諸麵不改色,經過搜身,端著菜盤來到吳王僚麵前。
說時遲,那時快。專諸一手掰開魚身,一手掣起魚腹內的短劍,撲向吳王僚,一陣猛刺!
吳王僚的侍衛慌忙趕來救駕,雖然亂刃殺死廠專諸,但吳王僚已當場斷喉斃命。
於是專諸刺吳王僚而藏劍的“鬆鼠鱖魚”也因此而聲名鵲起。
清代皇帝乾隆下江南時,就曾在蘇州對“鬆鼠鱖魚”盛讚不已。如今“鬆鼠鱖魚”已是蘇菜中的珍品,有人形象地描繪:“頭昂尾巴翹,色澤逗人愛,形態似鬆鼠,掛鹵吱吱叫。”
鱖魚,亦稱桂魚、石桂魚、桂花魚、鱖豚,美稱“錦袍氏”,別號“蘇腸禦史,仙盤遊交使”。鱖魚身上有斑紋,鮮明者為雄性,稍晦暗的則是雌性。鱖魚巨口細鱗,骨疏少刺,皮厚肉緊,營養豐富。鱖魚肉味美異常,唐代人將之比作天上的龍肉。
操作所用食材:
鮮活鱖魚1尾(750克),蝦仁30克,筍丁20克,香菇丁15克,青豌豆10克,紹酒20克,精鹽8克,香油10克,豬油1000克(實用200克),排骨湯100克,幹澱粉50克,濕澱粉100克,蒜2克,蔥10克,香醋100克,番茄醬100克,白糖150克。
做法:
1將鱖魚刮鱗去腮,剖腹去髒,從胸鰭斜切下魚頭,用刀沿背脊骨兩側平片至尾,去脊骨,不斷尾,魚皮朝下,削去胸刺,在魚肉上剞菱花刀,深至魚皮,但不能破皮;將魚胸髯肉從頭部連髯切下。
2取紹酒10克、精鹽1克,放在碗內,均勻地抹在魚肉和胸髯肉上,滾沾幹澱粉,提起魚尾、魚髯,抖去浮粉。
3將番茄醬、排骨湯、白糖、香醋、紹酒、水澱粉、鹽一起放入盆內攪成調味汁。
4炒鍋上火,旺火燒熱,倒入熟豬油,燒至八成熱,將兩片魚肉翻卷,翹起魚尾成鬆鼠尾形,一手提魚尾,一手用筷子夾住另一端,入油炸15~20分鍾,使其定形,然後鬆手,使魚片全部落入油鍋;同時,下胸髯肉油炸,舀熱油澆魚片、魚尾、魚髯,炸至淡黃色撈出,醒冷一下;油鍋再上火,燒至八成熱,放魚片和魚髯肉再炸至金黃色撈出,盛入長腰盤中,裝上翻轉的魚髯肉,作鬆鼠頭,連同身尾合成鬆鼠形。
5將鍋中豬油燒熱,放入蝦仁溜熟,撈起瀝去油。
6在鍋內留下少量熟豬油,放入蔥白、蒜末、筍丁、香菇、青豌豆煸炒,加入番茄醬、排骨湯等調味汁拌勻,再加入熱豬油、香油,攪勻,起鍋澆在鬆鼠魚上,魚肉吱吱作響,最後撒上熟蝦仁。這時一道熱氣騰騰、色鮮油亮的鬆鼠鱖魚就可以上桌了。
沛縣狗肉
傳說沛縣有一條從北向南流的泗水河,漢高祖劉邦年輕時就住在河西。那時樊噲在河西設攤賣狗肉。他經常吃樊噲的狗肉不給錢,說是賒賬,但常賒不還。日久天長,樊噲本小利薄,吃不消了,不賒又拉不下麵子,隻好悄悄由河西搬到了河東去賣狗肉。
一連三天,劉邦吃不到樊噲的狗肉,一打聽,知道樊噲搬到河對麵去了,便急忙向河東趕去。那時,泗水很寬,平時隻有一條木船擺渡,人多船小,劉邦沒有擺渡錢,也擠不上去,急得口水直淌。正巧看見一隻老黿遊來,劉邦貪嘴不顧性命,奮力一跳,跳到黿背上,沒到一刻,便到了河東。這時,樊噲正在集上擺狗肉攤,劉邦問樊噲:“生意怎樣?”樊噲說:“三天沒有開市,狗肉存了一挑子。”劉邦見狗肉就吃,說也奇怪,劉邦一吃,旁邊的人都圍上來了,你爭我奪,沒一會兒工夫,就把三天存的狗肉統統賣光了。打這以後,每次趕集,劉邦總讓老黿馱他過河,到樊噲的狗肉攤上去白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