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必須學會能控製自己的行為(1 / 1)

可見,給孩子訂立規則,要求他持之以恒地執行規則,對於自控力的培養十分有益。

3.利用獎罰製度幫助孩子控製自己的行為

比如:在帶孩子去超市之前,就要事先和他講好條件,不許胡亂要東西,否則就沒有下次。如果孩子表現好,可以給予適當獎勵。

4.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來幫助孩子控製自己的行為

有這樣一個例子:

7歲的女兒剛上學,還不適應小學生活,加上性格外向、急躁,更加難以控製自己。有的時候上課插嘴、坐不住,甚至搶同桌的文具。對7歲的孩子,說教很難起作用。

後來,孩子的媽媽發現在家庭的遊戲和活動中培養女兒的自製力效果極佳。比如讓她當“老師”,她就很有耐心和禮貌。學校組織安全教育活動,讓孩子當“交通警”,她竟能站15分鍾“指揮交通”;和同伴玩過家家,女兒當“媽媽”,她立刻變得柔聲細語起來。

活動和遊戲能讓孩子的自製行為日益積累,內化成為習慣。因此,父母應鼓勵孩子參與活動和遊戲,孩子便能在自然生動的條件下發展自製力。

5.通過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出榜樣

有些孩子對於什麼是自控力並不十分清楚,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這時有必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對家裏養的寵物小狗總是叼鞋子的行為,爸爸不是去大聲吆喝,而是把鞋子放在了鞋櫃裏的作法,就是一種控製力,凡事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會掌握一套評價自己行為的規則,達到真正的自控。

可見,給孩子訂立規則,要求他持之以恒地執行規則,對於自控力的培養十分有益。

3.利用獎罰製度幫助孩子控製自己的行為

比如:在帶孩子去超市之前,就要事先和他講好條件,不許胡亂要東西,否則就沒有下次。如果孩子表現好,可以給予適當獎勵。

4.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來幫助孩子控製自己的行為

有這樣一個例子:

7歲的女兒剛上學,還不適應小學生活,加上性格外向、急躁,更加難以控製自己。有的時候上課插嘴、坐不住,甚至搶同桌的文具。對7歲的孩子,說教很難起作用。

後來,孩子的媽媽發現在家庭的遊戲和活動中培養女兒的自製力效果極佳。比如讓她當“老師”,她就很有耐心和禮貌。學校組織安全教育活動,讓孩子當“交通警”,她竟能站15分鍾“指揮交通”;和同伴玩過家家,女兒當“媽媽”,她立刻變得柔聲細語起來。

活動和遊戲能讓孩子的自製行為日益積累,內化成為習慣。因此,父母應鼓勵孩子參與活動和遊戲,孩子便能在自然生動的條件下發展自製力。

5.通過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出榜樣

有些孩子對於什麼是自控力並不十分清楚,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這時有必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對家裏養的寵物小狗總是叼鞋子的行為,爸爸不是去大聲吆喝,而是把鞋子放在了鞋櫃裏的作法,就是一種控製力,凡事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會掌握一套評價自己行為的規則,達到真正的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