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父母同意而結婚(1 / 1)

萬章的疑惑,的確有道理。講禮講法、講道德、講風俗,帝堯都不該這樣做的。但孟子說:“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帝堯也知道,舜的父母是很難纏的人,即使他下命令告訴他們,說要將兩個女兒嫁給舜,萬一舜的父母不同意,作為天子,又要怎麼處置才更妥當呢?

試想想看,孟子這一辯護是不是有理?如果孟子所說的這種假設是對的,那麼堯也隻能兩害相衡取其輕了。《孟子》一書,從這裏一路下來,都是曆史上招致爭辯的大問題。我們想想看,孟子答複到這裏,他的學生萬章,心中信服不信服呢?文字上沒有記載,但也會像我們現在一樣,心想:孟老夫子呀!你的話講得真有點不通。所以萬章繼續問下去:

“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揜之。象曰:‘謨蓋都君鹹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幹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舜曰:‘唯茲臣庶,汝其於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

曰:“奚而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

曰:“然則舜偽喜者與?”

曰:“否。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

關於舜的弟弟象,跑到舜的家中,對舜撒謊的這一段,在《孟子》以前的上古史資料中,記載少見,隻有在《孟子》以後,才有這類的詳細記載。萬章依據什麼曆史資料,提出這項問題呢?這是考據家的工作,暫且不去推敲,姑且把它當評書來聽。

萬章的疑惑,的確有道理。講禮講法、講道德、講風俗,帝堯都不該這樣做的。但孟子說:“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帝堯也知道,舜的父母是很難纏的人,即使他下命令告訴他們,說要將兩個女兒嫁給舜,萬一舜的父母不同意,作為天子,又要怎麼處置才更妥當呢?

試想想看,孟子這一辯護是不是有理?如果孟子所說的這種假設是對的,那麼堯也隻能兩害相衡取其輕了。《孟子》一書,從這裏一路下來,都是曆史上招致爭辯的大問題。我們想想看,孟子答複到這裏,他的學生萬章,心中信服不信服呢?文字上沒有記載,但也會像我們現在一樣,心想:孟老夫子呀!你的話講得真有點不通。所以萬章繼續問下去:

“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揜之。象曰:‘謨蓋都君鹹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幹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舜曰:‘唯茲臣庶,汝其於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

曰:“奚而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

曰:“然則舜偽喜者與?”

曰:“否。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

關於舜的弟弟象,跑到舜的家中,對舜撒謊的這一段,在《孟子》以前的上古史資料中,記載少見,隻有在《孟子》以後,才有這類的詳細記載。萬章依據什麼曆史資料,提出這項問題呢?這是考據家的工作,暫且不去推敲,姑且把它當評書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