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藝運動中白話的古文(1 / 1)

新文藝運動中白話的古文

其次,我們都知道白話文的新文藝運動,已經推行了五六十年,它的效果已如前所說,但是它的價值須另當別論了。當時大家需要推行白話文,大半的原因,是受到西方文化東來的影響。六十年前,鑒於西方各國的富強康樂和堅甲利兵的威勢,於是暈頭轉向西方去學習科學的方法和民主的製度,窮根究底,認為他們教育與知識的普及,是靠著語言和文字一體的作用,同時回顧我們當時的民智閉塞,風氣不開,也正坐此病,所以便提倡了白話。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社會,語言總會跟著時代而變更的。甚之,語音也有因時代而變革的。依中國文化的習慣來說,三十年算作一世。語言往往經過三十年的一代而有所變動。因此西方各國的文字和語言合一的學風,便在語言和文學曆代變革中產生了重大的問題。我們細心研究,便可看出西方各國的文化書籍,過了一二百年的文章,大多數就非專家看不懂了。

同樣的,我們古代的白話文章,如元、明之間用白話文所寫的小說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以及清代的《紅樓夢》等書,它在現代青少年看來,完全是白話中的古文了。其次,我們隻要拿出五六十年前的報章雜誌來對照一下,當時人所寫的語體文、白話文,也早已生硬地成為現代的古文了。一代白話文大師胡適先生的早期作品,何嚐能夠外於此例?反過來說,我們再看一看現代青少年們的白話文,甚之,二十多歲剛從大專畢業去當教師的,親自研究一下更下一代的白話文,如不拍案驚奇,搖頭歎息,那才真是奇怪呢。至於現代汗牛充棟新文藝的著作中,夾雜“意識流”和“存在主義”的文學作品,有的超越冥想,比禪的文字更難懂,那也是司空見慣的常事。總之,舊的被推翻了,新的文藝毫無基礎,鏟平了五千年來的基石,想憑空摸索去建立空中樓閣,實在需要仔細思量,慎重考慮。安知後之視今,不猶今之視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