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宮黝便練就武功上這麼一個定力。至於在心理上,別人即使損害了他一根汗毛,在他的觀念裏,就像在鬧區或在公堂之中,當眾打他一樣的嚴重。而對於這種外來的打擊,不管對方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高高在上的大國君主,他同樣地不能夠忍受,一定要反擊,非把這口氣爭回來不可。當他要去攻擊別人的時候,也是這種心理,即使去殺一個有萬乘戰車的大國國君,在他來說,和在街上殺一個小癟三一樣,並不因對象是一個國君就會恐懼、顧忌或猶豫,他要動手就動手。所以他對於各國的諸侯並不放在心上,天大地大不如我大,算是天地間唯我獨尊的人。誰對他說話聲音大一點,他一定比你的聲音更大、更凶狠。這是一種勇,橫而狠的勇,也是任俠尚氣、好勇鬥狠的勇。
孟子再舉例說了另一個養勇的人——孟施舍,他的勇氣是另一型的。北宮黝的勇,是大洪拳、螳螂拳,相當於近代武俠電影明星李小龍,是精武門這一路上的;相反的,孟施舍則屬於太極門,是柔道綿功型的。
孟子說:孟施舍培養勇氣的功夫則有所不同。外表看起來,他似乎是一個文弱書生,好像對方用指頭一點,就會使他倒下去似的。可是真的打起來,他也非常認真,非常謹慎,先估計對方的力量,然後再考慮自己用什麼方法,在什麼時候進擊對方的要害。等到考慮周密,在心理上認為有絕對戰勝的把握時,這才和對方交手。這是先顧慮到對手比自己強大的一種作戰態度,並不是說我是天下無敵的,一定能夠打勝。雖然他隨時懼敵,但卻具備了不懼怕強敵的勇氣。憑了這份勇氣,再運用智慧堅定自己的信心,以弱敵強,打敗比自己更強大的敵人。
所以武功雖是小道,但是武勇的修養卻很不簡單。表麵上看,孟施舍的膽子小得很,不輕易和人家動手,實際上他的氣魄已經修養到心理上不怕任何人。他的智慧已戰勝敵人,而態度上還是絕對的謹慎,這是孟施舍和北宮黝兩種不同的養勇典型。
說到“不膚撓,不目逃”,我們可以了解,孟子之所以舉這兩個人的養勇,來答複公孫醜所問,是從外在不動心的修養方法做個說明;也就是告訴公孫醜,對於外在的不動心,起碼要修養到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程度。這樣的修養,的確很難做到。
大家都知道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讀了《孟子》這一段關於養勇的道理,再讀《史記·刺客列傳》時,對於荊軻的傳記,不必讀完全篇,就可以根據孟子所說養勇的兩個典型原理,而斷定荊軻刺秦王一定不會成功。這也是司馬遷寫《史記》的文學技巧高明之處,他牢牢地把握了荊軻這個人的人格特性,可以說把荊軻的靈魂和骨髓都寫出來了。
北宮黝便練就武功上這麼一個定力。至於在心理上,別人即使損害了他一根汗毛,在他的觀念裏,就像在鬧區或在公堂之中,當眾打他一樣的嚴重。而對於這種外來的打擊,不管對方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高高在上的大國君主,他同樣地不能夠忍受,一定要反擊,非把這口氣爭回來不可。當他要去攻擊別人的時候,也是這種心理,即使去殺一個有萬乘戰車的大國國君,在他來說,和在街上殺一個小癟三一樣,並不因對象是一個國君就會恐懼、顧忌或猶豫,他要動手就動手。所以他對於各國的諸侯並不放在心上,天大地大不如我大,算是天地間唯我獨尊的人。誰對他說話聲音大一點,他一定比你的聲音更大、更凶狠。這是一種勇,橫而狠的勇,也是任俠尚氣、好勇鬥狠的勇。
孟子再舉例說了另一個養勇的人——孟施舍,他的勇氣是另一型的。北宮黝的勇,是大洪拳、螳螂拳,相當於近代武俠電影明星李小龍,是精武門這一路上的;相反的,孟施舍則屬於太極門,是柔道綿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