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文殊菩薩所問的第一個主題,是如何成佛?文殊菩薩也在此點出了問題的答案,要想成佛,就是要得到本起清淨因地法行,身心隨時都在清淨中,如此修行就可以成佛。假使心中有所求,有修道之念,想圖個清淨,那就不清淨了,必須擺脫這一念,才是畢竟清淨。不過,這個境界太高了,不容易達到,因此,文殊菩薩退而求其次,而問大乘菩薩們如何發起清淨心?
我們經常聽到佛教的朋友們說發心,一般所說的發心,不外乎出點錢出點力,這是發小的心。經典上說發菩提心,什麼是發菩提心?大徹大悟而成佛,這是真發心。發菩提心又叫發大悲心,真開悟成道的人沒有不大慈大悲。真開悟了,才可以無我,才可以犧牲自我度一切眾生。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體,那麼,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圓覺經》此處所講的清淨心。諸大菩薩雖然在大慈大悲中,自性卻清清淨淨。菩提者覺悟也,悟了道,得了清淨心,才進入大慈大悲菩薩道。
發了清淨心有什麼好處?可以遠離諸病。什麼病?頭痛、牙痛、胃痛、心髒病、肝髒病、腎髒病,這些是肉體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所引起有形的病,還有屬於心理無形的病,諸如一切煩惱,一切希求,一切妄念,貪、瞋、癡、慢、疑等等都是病。
佛眼看世間,一切眾生皆在病中。病從何來?病從業生。每個人的因果報應不同,身體健康情況都不同,有些人天生身體健康,到了七八十歲,還步履輕便,精神奕奕;有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在病中即愁中;另有些業力重的人,沒病還自認為有病,到處求神問卜找藥吃。業從哪裏來?業由心造。換句話說,要如何才能身心無病呢?很簡單,發清淨心,就可以遠離諸病。
講到“發清淨心,遠離諸病”,中國禪宗有個故事。禪宗的教育法很特殊,如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再加上慈明罵。宋代慈明禪師喜歡嗬佛罵祖,罵人是他的教育法,他的罵是出了名的,他的佛法可也了不起。當時的駙馬爺是他的同參道友,也參禪開悟了的,臨死前,寫封信給慈明,告訴他要走了。慈明乘船趕去,駙馬等他一到,兩人談了幾句就走了。慈明禪師在回程的船上,突然中風,嘴巴歪斜。
他的徒弟急得不得了,說:“師父啊!您是悟了道的一代大師,現在嘴巴歪了,回去怎麼見人?”
這位師父平日愛罵人,嗬佛罵祖慣了,現在果報來了,嘴巴都罵歪了,這怎麼辦?
慈明禪師說:“別急!不用擔心!”然後雙手托住下巴,用力一扭,說:“你看!這不就好了!”果然嘴就不歪了。大家想一想慈明何以有此本事?
還有一位天王道悟禪師,整天打坐,縣長來訪,亦不加理會,把縣長惹惱了,叫人把這個和尚丟到河裏,河裏浮出一朵蓮花,他就坐在蓮花上麵,這下子把這些人嚇住了,因此感化了這位縣長,成為他的皈依徒弟。天王道悟後來生病躺在床上,疼痛難過得哎喲——哎喲——地叫。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文殊菩薩所問的第一個主題,是如何成佛?文殊菩薩也在此點出了問題的答案,要想成佛,就是要得到本起清淨因地法行,身心隨時都在清淨中,如此修行就可以成佛。假使心中有所求,有修道之念,想圖個清淨,那就不清淨了,必須擺脫這一念,才是畢竟清淨。不過,這個境界太高了,不容易達到,因此,文殊菩薩退而求其次,而問大乘菩薩們如何發起清淨心?
我們經常聽到佛教的朋友們說發心,一般所說的發心,不外乎出點錢出點力,這是發小的心。經典上說發菩提心,什麼是發菩提心?大徹大悟而成佛,這是真發心。發菩提心又叫發大悲心,真開悟成道的人沒有不大慈大悲。真開悟了,才可以無我,才可以犧牲自我度一切眾生。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體,那麼,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圓覺經》此處所講的清淨心。諸大菩薩雖然在大慈大悲中,自性卻清清淨淨。菩提者覺悟也,悟了道,得了清淨心,才進入大慈大悲菩薩道。
發了清淨心有什麼好處?可以遠離諸病。什麼病?頭痛、牙痛、胃痛、心髒病、肝髒病、腎髒病,這些是肉體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所引起有形的病,還有屬於心理無形的病,諸如一切煩惱,一切希求,一切妄念,貪、瞋、癡、慢、疑等等都是病。
佛眼看世間,一切眾生皆在病中。病從何來?病從業生。每個人的因果報應不同,身體健康情況都不同,有些人天生身體健康,到了七八十歲,還步履輕便,精神奕奕;有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在病中即愁中;另有些業力重的人,沒病還自認為有病,到處求神問卜找藥吃。業從哪裏來?業由心造。換句話說,要如何才能身心無病呢?很簡單,發清淨心,就可以遠離諸病。
講到“發清淨心,遠離諸病”,中國禪宗有個故事。禪宗的教育法很特殊,如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再加上慈明罵。宋代慈明禪師喜歡嗬佛罵祖,罵人是他的教育法,他的罵是出了名的,他的佛法可也了不起。當時的駙馬爺是他的同參道友,也參禪開悟了的,臨死前,寫封信給慈明,告訴他要走了。慈明乘船趕去,駙馬等他一到,兩人談了幾句就走了。慈明禪師在回程的船上,突然中風,嘴巴歪斜。
他的徒弟急得不得了,說:“師父啊!您是悟了道的一代大師,現在嘴巴歪了,回去怎麼見人?”
這位師父平日愛罵人,嗬佛罵祖慣了,現在果報來了,嘴巴都罵歪了,這怎麼辦?
慈明禪師說:“別急!不用擔心!”然後雙手托住下巴,用力一扭,說:“你看!這不就好了!”果然嘴就不歪了。大家想一想慈明何以有此本事?
還有一位天王道悟禪師,整天打坐,縣長來訪,亦不加理會,把縣長惹惱了,叫人把這個和尚丟到河裏,河裏浮出一朵蓮花,他就坐在蓮花上麵,這下子把這些人嚇住了,因此感化了這位縣長,成為他的皈依徒弟。天王道悟後來生病躺在床上,疼痛難過得哎喲——哎喲——地叫。
旁邊服侍的徒弟說:“師父!您叫輕一點好不好?你是悟了道的大和尚,叫那麼大聲,讓人聽見,多丟臉!師父啊!您當年的威風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