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形容除了兩袖清風外一無所有。現多比喻為官清廉,沒有餘財。

於謙,字廷益,祖籍考城(今民權縣人),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與嶽飛、張蒼水並稱“西湖三傑”。

於謙二十四歲中進士,不久就擔任監察禦史。明宣宗很賞識他的才能,破格提升他為河南、山西巡撫。盡管身居高官,他過的生活仍然非常儉樸,吃住都十分簡單。

明宣宗去世以後,九歲的太子朱祈鎮繼位,史稱明英宗。因皇帝年少,宦官王振專權。王振勾結內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都叫他為“翁父”。於謙看不慣他專擅朝政,從不逢迎他。為此,王振對於謙非常嫉恨。當時外省官員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都要賄賂朝中權貴,否則寸步難行。於謙在擔任巡撫從外地回京時,他的幕僚建議他買些蘑菇、絹帕、線香之類的土特產孝敬權貴。於謙不這樣做,他甩了甩兩隻寬大的袖管,說:“我就帶兩袖清風!”回到家裏,他就寫了一首題為《入京》的七絕詩。

他在詩中寫道: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