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顧:拜訪。茅廬:草屋。三次到草屋中拜訪。比喻誠心誠意去邀請或多次專程訪問。
東漢末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失意一時。為了日後成就大業,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
“此地有‘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多方打聽,得知“伏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裏的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精研史書,是個傑出人才。劉備便專程到隆中去拜訪。
他前後一共去了三次,前兩次諸葛亮都避而不見,第三次才親自出迎,就在茅廬中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歎服,願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多次拜訪自己的草屋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此後,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占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麵。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秉承劉備遺誌,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後主劉禪(阿鬥)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
“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駕,前後三次親自登門,訪臣於草廬之中……”這篇奏表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感情真摯動人。